台灣的新冠「戰役」
2020/05/11
伊原健作:這是5月第一個週末、我去台北市內一家咖啡館時遇到的事。坐在我附近的一位中年女性拿出消毒噴霧,徹徹底底的將椅子和桌子噴灑了一番。如同遭受「槍林彈雨」一般的木製椅子變得濕漉不堪。我在電車上和餐廳裏也已經多次遇到這種使用自帶噴霧的場面。
![]() |
台灣的民眾開始對新型冠狀病毒明顯展現出警惕感還是在世界仍未充分意識相關風險的1月份。當時,我對經常佩戴口罩的台灣朋友説,這是不是太過敏感了。誰知反而被對方責備道「難道生命不值得珍惜嗎」。
台灣媒體經常將新冠病毒對策稱之為「戰役」。造成意識差異的是對「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的集體記憶的存在。
2003年4月,台北市的綜合醫院「和平醫院」因爆發「非典」院內感染而被突然封鎖。衝到玻璃門前、大喊「我要回家」的患者的情形在電視上反覆播放。據稱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 |
台北街頭 |
必須防止約150人感染、35人死亡的「和平醫院的悲劇」再次發生——。當局設想未知病毒迅速擴大的事態,推進了允許採取行動限制等嚴厲措施的立法。由於人們産生了共同的危機感,這使得對策發揮作用,疫情的控製取得了成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