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日本歷史新階段的開端?
2021/01/08
日本的近現代史也經常被指存在某種迴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5年週期説」。
昭和後期,「15年週期説」在社會學學者之間廣為流傳。該學説由鶴見俊輔、日高六郎、見田宗介、山本七平等人倡導。雖然他們的理解方式多少存在差異,但歷史的尺度大致相同。
![]() |
背景圖為日本福島縣磐城市海岸的新年日出(2021年1月1日,kyodo) |
以15年為單位劃分大正歷史和昭和歷史,確實能夠了解當時的思維方式和社會氛圍。
15年週期説恐怕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於日本平成時代(1989年1月~2019年4月)。1991年到2005年是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的「失去」的年代,也是在政治上為統治機構改革而掙扎的時代。從國際社會來看,這期間冷戰結束,全球化取得進展。
接下來的2006年至2020年,可以説是日本倒退的時代。經濟上以再度振興為目標,而政治上則實施制度改革,國際上,反全球化浪潮加劇。結果,在新冠疫情下,一切都陷入了停止狀態。
如果按照這一學説,2021年至2035年,日本將進入下一個歷史階段。
我還想介紹一下其他的週期理論。一個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所資訊學環的吉見俊哉教授提出的「25年單位説」(吉見俊哉著《大預言》)。
他回顧日本的戰後史,將1945年至1970年定義為「復興與增長」、1970年至1995年定義為「富裕和穩定」、而1995年至2020年為「衰退和不安」。
再往前推,吉見教授將1870~1895年定義為「開化與國家建設」、接下來直至1920年的25年定義為「帝國主義列強化與階級鬥爭」、1920至1945年定義為「經濟恐慌與戰爭」。
這種觀點的依據是父母與子女的平均時間距離、也就是25年的代際間隔。在一定的時期,存在一代人對社會有很強的影響力,他們會創造時代潮流。想一下日本的「戰中派」(在二戰中度過青年時代的一代日本人)、「團塊世代」(1947~1949年,也就是日本戰後第一波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泡沫世代」(在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就職的一代日本人)就會明白。
另一個是康波理論(康得拉季耶夫週期理論)。資本主義經濟擁有25年上升期和25年衰退期的50年週期正好符合這一理論,康波理論認為發生了長期波動與代際間隔的共振作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