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政治家安倍是這樣處理對中韓關係的
2022/07/11
2006年,第1屆安倍政權上台,提出的目標是「擺脫戰後政體」、「建設美麗國家」,安倍上任後首先選擇的出訪地是前任小泉政權時期關係惡化的中國和南韓。為了強化日美關係和實現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穩定,打算首先打好亞洲的基礎,這種外交政策與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如出一轍。中曾根也是被視為鷹派代表的政治家。
安倍的這一首次出訪也被稱為「破冰之旅」。但第1屆政權因內政問題而受挫,最後以短命告終。
經過後來的在野黨時代之後,安倍再次當選為自民黨總裁,並重新登上政權寶座。2012年底,安倍在第2屆政權中首先實施的舉措仍然是與中國修復關係。原因是同年秋季,在民主黨野田佳彥政權下,圍繞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的日本國有化問題,中日關係變得緊張。
2015年11月,安倍首相會見南韓總統朴槿惠(首爾青瓦臺) |
第2屆安倍政權上台之前,也就是日本在第1屆安倍政權以後的6、7年時間裏,包括民主黨政權在內,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對於有望在日本久違地組建穩固政權的安倍,中國方面雖對其政治思想抱有戒心,但仍將其作為實力派政治領導人給予重視。2018年10月,安倍作為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問中國,受到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中國政府領導人的熱情接待。
吸取第1屆安倍政權的教訓
雖然安倍在日本國內以保守政治家的面孔示人,但他同時也是對各個時期的國際形勢十分敏感的務實主義者,其在任期間,對華外交一直在尋找雙方的妥協點。第2屆安倍政權吸取了第1屆政權的教訓,在日本國內進行了巧妙的人事安排並行使了解散權,並未給政敵留下可乘之機。
安倍第二次執政期間的2013年底,他決定履行自己曾經的承諾,去參拜靖國神社。結果事態由對甲級戰犯合祭的批判發展成了中韓反對、美國也表示「失望」的境地。於是,安倍此後都避免了在首相任期內參拜靖國神社。與小泉在擔任首相期間每年都參拜形成對比。
安倍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發言人表示「安倍前首相在任期間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發展做出了貢獻」,對他的功績給予了肯定。
與南韓的關係也是如此。雖然現在日本與南韓的外交關係冰冷,安倍在南韓被視作「極右政治家」的代表,但2015年安倍與時任朴槿惠政權之間就雙方最大的懸案——慰安婦問題達成了日韓政府間協議,具有重大意義。
在協議中,日本政府痛感責任,安倍作為日本首相表示衷心的道歉和反省。事實上,正因為一直批評日本歷屆政府在慰安婦問題上做法的安倍與南韓達成了協議,才平息了日本國內保守派的不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