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保守政治家安倍是這樣處理對中韓關係的

保守政治家安倍是這樣處理對中韓關係的

2022/07/11

PRINT

中日深度觀察

      在接替朴槿惠的革新派政權,也就是文在寅政權時代,安倍也不顧自民黨支援的保守派反對,去南韓參加了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並出席了與文在寅的首腦會談。

 

      朝鮮也有向安倍政權靠攏的時期。2014年,日朝達成了承諾重新調查綁架問題的斯德哥爾摩協議。朝鮮領導層向談判對手提出的條件是可以團結國內的穩定性,作為對朝強硬派的保守政治家安倍能達成協定,反而説明了其勝任其職。雖然最終沒有達成成果,但日本政府和執政黨內還一度出現了讓安倍擔任朝鮮特使等想法。

 

      日本還沒找到下一個「重量級人物」

  

      安倍第二次上台後,兼顧保守政治家的意識形態和在內政外交中隨處可見的實用主義得到了保守派的支援,這也是其實現長期執政的秘訣。朝鮮核實驗和發射彈道導彈及在軍事方面也不斷崛起的中國的存在改變了輿論對過去長期持續神學爭論的安全保障政策的看法。

 

      不僅在「安倍獨大」的任期內、就連他辭職後也憑藉強烈的號召力展示出強大影響力的「安倍政治」的終結將帶來什麼?

 

      日本引入現在的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已有近30年時間,政治和政治家的姿態面臨考驗。從實現政權可更疊的兩大政黨制的角度來看,現在或許也到了該停下來檢查一下的時候。

 

      安倍一直牽引著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黨內議論的「代價」也不小。

 

      日本在亞洲也必須探索強化對話和合作,但現在日本失去了安倍這一位保守派「重量級人物」,也沒有找到也可以替代他的繼任者。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讓被中國、朝鮮和俄羅斯包圍的日本深刻感受到在安全保障方面強化「日美韓」框架的必要性。安倍於今年4月與尹錫悅就任南韓總統前派遣到日本的政策協議團進行了會談。安倍辭去首相後仍在外交和安保方面尋找務實的應對方案。

 

      在不穩定的時代,日本國內有可能出現更極端的反華、反韓論調。為了強化日本的外交能力,在遇到問題時如何説服日本國內,這是安倍留下的重要政治課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峯岸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1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