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摩爾定律」提出者去世,鼓舞半導體飛躍進化

「摩爾定律」提出者去世,鼓舞半導體飛躍進化

2023/03/27

PRINT

半導體

      中山淳史:美國英特爾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摩爾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爾(Gordon Moore)324日去世。可以説,他在1960年代提出的「半導體整合度每1(之後改為每2)翻一番」的預言為美國IT企業GAFA的誕生奠定了基礎,現在仍是高科技産業的準則。給錯過工業數位化的日本企業也留下了許多影響和教訓。

   

戈登·摩爾

   

      「2n次方」,將最初的摩爾定律表述為公式就是這樣。

  

      其神奇之處在於,可以預見n (年數)越是增加、越會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摩爾在1975年以後修正為「每2年翻一番」,公式也變為「22分之n次方」,但10年後(n等於10)達到最初的32倍,20年後達到1024倍。

   

      摩爾在美國業界雜誌創刊35週年紀念號上發表了這一定律。在英特爾成立之前的1965年,他曾謹慎地表示:「(定律)或將持續10年」,但在58年後的今天,這一定律依然散發著勃勃生機。

 

      例如,現在的智慧手機性能是51年前(1972)發射的「阿波羅17號」電腦的1000萬倍以上。這是符合摩爾定律的進步。

 

      與其説是定律,不如説是行業的經驗法則、努力目標。但正因為有了這個定律,才持續鼓舞著高科技産業的從業者,令他們感到「只要我們繼續努力,電子産品的價格就將下降,數位化時代將加速」。這是毫無疑問的。

 

      GAFA以摩爾的洞察為基礎構建了商業模式。在計算能力飛躍式提高的同時,數位設備和服務的價格卻大幅下降。瞄準這一情況,蘋果和亞馬遜以指數函數的方式增加了用戶人數和銷售額。

 

      令人遺憾的是,日本企業對數位時代的拘泥和預見太過天真,未能擺脫傳統産業結構。如果像摩爾定律那樣,1972年款的小型乘用車能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持續提升燃效,那麼現在1升燃油即可繞地球20多圈,但這種情況並未發生。

 

      就美國與日本的關係而言,有很多磕磕絆絆。發生了美國與日本電子企業圍繞智慧財産權的法庭大戰以及日美半導體摩擦。在日美兩國關係持續尖銳的背景下,摩爾態度堅決,同時保持冷靜的紳士言行。

 

      英特爾在摩爾指定的繼任者安迪·格羅夫的領導下決定退出存儲晶片業務,將經營資源集中於微處理器。在個人電腦時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一點不言而喻。英特爾在該領域飛躍般的提高了競爭力,對電子領域的日美逆轉産生了決定性影響。

 

      1997年擔任名譽主席之後,摩爾與夫人共同成立了「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以持有的英特爾股份為資金,致力於慈善活動。在同一時期,美國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也成立了基金會,致力於疾病預防等活動,成為「富豪」為社會做貢獻的典範。

 

      日本電子産業力爭在半導體領域東山再起,今後10年將推進10萬億日元規模的政企投資。或許這將成為日本踐行摩爾定律的時刻。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