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首席經濟學家木下智夫表示,雖然日本對中國風險的「免疫力」比美國低,但卻高於亞洲其他國家。雖然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對華出口額佔日本名義GDP的2.3%,但在亞洲卻屬於最低水準。另外,資源價格的下跌對非資源型國家日本的經濟具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從日本對華出口的主要品目來看,可以劃分為電子零部件等再出口和汽車、金屬加工機械等面向當地需求的出口兩種。中國的設備投資和內需增長放緩將對日本的企業收益産生影響。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大塚崇廣認為,「中國政府已認識到設備過剩問題,不能對一般機械出口抱有太大期待」。據野村推算,中國的GDP增長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日本的增長率將被壓低0.5個百分點。
另外,也不能無視股價下跌和逆資産效應的波及效應。由於預計中國經濟將繼續減速,上證綜合指數今年以來基本上將呈下跌趨勢,當前約為2100點,在07年峰值時期的3分之一左右徘徊。中國股票與全球主要股票行情的關聯性比金融危機之前有所加強,中國風險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與中國股票關聯性最高的股票市場為英國,其次分別是南美、歐洲新興經濟體、中東和非洲。這是因為,在英國股市,英國石油公司、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和必和必拓等為代表的礦業、能源板塊所佔比重較大,很容易受到中國經濟減速導致的資源價格下滑影響。擁有眾多能源相關企業的南美也是一樣。
令人意外的是,日本股市與中國經濟的關聯性非常低。其原因在於日本出口産業高度依賴美國,另外幾乎不擁有資源産業。今後,如果中國經濟出現惡化,股市大幅下跌,為了保值,海外投資者還有可能掀起搶購日本股票的熱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