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東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後,日美表示反對,地區形勢趨於緊張。中國為什麼要強行建立「空中勢力範圍」呢?這裡面還暗含著對長期海洋戰略。
「知道中國早晚會這麼做,但沒想到這麼快就實施了」,在中國11月23日公佈防空識別區的當日,一位熟悉中國軍隊情況的日本安保人士不由地這樣驚呼。中國政府的安全顧問曾討論過防空識別區構想。據説其中一位顧問就劃設目的進行了説明:「利用美國設定的防空識別區,日美在東海就像在本國領空一樣活動。中國也需要類似的空域」。也就是説,中國試圖通過在東海建立自己的空中勢力範圍來對抗日美的制空權。而暗地裏則是日美與中國激烈的情報戰。
日美在東海不斷加強對中國軍隊的監視。日本自衛隊可以追蹤潛艇的P3C反潛巡邏機頻繁飛往東海。自去年12月中國軍機進入日本主張的領空後,搭載遠端雷達的E2C預警機對這一地區的監視也趨於常態化。美軍則更為強硬,據多位相關人士透露,日本自衛隊派出的P3C等幾乎都是在日本主張的中日中間線靠近日本一側的空域活動。而美軍派出的EP3電子偵察機和「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則屢屢飛到靠近中國沿岸的地方收集情報。尤其是飛行高度約1萬8000米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即使在中國沿岸附近的上空,也能探測到地處內陸的軍事設施。中國建立防空識別區除為了動搖日本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外,還希望以此來阻止日美的監視活動。
一名日本軍事專家稱,中國軍方感到焦慮的是「如果自己的日常行動全都暴露在日美的監視之下,部隊的作戰能力和作戰意圖就會被對方所熟知」。例如,在了解中國艦船和潛艇通常會經過哪條航道從東海前往太平洋後,在萬一發生戰爭時,就能推測出中國艦隊會如何行動。為此,中國對日美的監視活動非常敏感。10月下旬中國國防部還曾抗議在西太平洋進行演習時受到日本的妨礙,引起各方議論。
那麼,中國為什麼現在劃定防空識別區呢?主要是空軍的能力在不斷發展壯大。通過投入空中加油機,中國軍方的航空力量近年來活動的空域不斷擴大,另外還在加緊布署可長時間飛行的無人機。此外還有對準備引進無人機的日本進行先發制人的意圖。
多位日美安全保障部門人士認為中國原本就有更長遠的計劃。
抑制日美在東海的監視活動。另一方面軍事實力增強,打破日美的優勢。將來把東海變成「內海」,即使發生衝突,也讓日美軍隊無法靠近。此次的措施就是為這一戰略鋪路。
中國不僅在東海,還表露出在南海、黃海劃設防空識別區的意向。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不僅是日美韓,還會與東南亞各國産生嚴重對立。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中國防空識別區不同於日本等國,似乎是逐步將其變成事實上具有管轄權的空域。
中國在11月26日並未阻止未經事先通告就前往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美國B-52戰略轟炸機。但日美兩國政府內部有意見認為「中國眼下進行寬鬆管理,以後隨著空軍力量的增強,未得到事先許可的外國飛機有被驅趕的危險」。如果發展到這一步,不僅是亞洲的安全問題,就連貿易也很容易蒙上一層陰影。中國不大可能撤銷防空識別區,眼下最重要的是日本與美韓及東南亞各國聯合起來,要求中國採取負責任的態度。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