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向習近平發出的信號
提出「俯瞰地球儀的外交」戰略的安倍自就任以來,在約1年零5個月時間裏訪問了37個國家。力爭通過安全保障和經濟兩條腿擴大與各國的合作領域。但是,至今仍未訪問對日本而言至關重要的鄰國中國和南韓。地球儀外交仍然存在死角。
 |
4月8日進入日本首相官邸的胡德平 |
「外交的結果就是一切」,很多日本政府人士曾聽到安倍如此表示。不管談判的過程如何,最終都要獲得符合國家利益的結果,這是首相的責任所在。
4月8日,安倍在首相官邸與已故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舉行了會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胡德平都被稱為「紅二代」,據悉兩人關係密切。胡德平在離開首相官邸時,僅僅對記者表示「這屬於民間訪問」,完全沒有透露是否和安倍舉行了會談等消息,但實際上,卻帶走了安倍向習近平發出的信號。
「日中關係是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正因為存在問題,才更應該舉行對話,希望從大局出發,在所有領域發展面向未來的合作關係。希望返回構建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據悉,在安倍如此表明觀點之後,胡德平表示將向習近平轉達這一態度。
安倍拋出了「返回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這個皮球,這到底是什麼含義呢?
「戰略互惠關係」是2006年10月安倍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達成共識並提出的中日關係關鍵詞。當時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把首次出訪目的地定在了中國。此舉修復了由於安倍的前任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而陷入冰冷的中日關係,降低了歷史問題的比重,顯示了即使存在問題但仍要直接見面相互溝通的關係。
如今,中國再一次將歷史問題放在中日關係的中心位置,併為首腦會談的舉行設置了前提條件。而安倍的所謂「返回原點」,正是指希望返回首腦之間直接見面相互交流的2006年的胡錦濤時代。
「友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另一方面,對中國來説,所謂「返回原點」,則是指恢復到2012年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和去年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之前的狀態。因此,中國方面將「尖閣諸島」和「靖國神社」這2個課題作為關係改善的條件擺在了安倍面前。
5月9日,與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亞洲非洲問題研究會」(簡稱AA研)會長野田毅在北京舉行會談之際,中國共産黨四號人物、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俞正聲闡明了中國的立場。
俞正聲在會談中表示參拜祭祀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將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希望日方不要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而針對在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上的中日對立,俞正聲表示釣魚島(日本名:尖閣諸島)是爭議地區。如果日方承認這一點,就將開闢出關係緩解的道路。
而安倍則向自民黨相關人士強調稱,「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意味著允許中國干涉日本內政。同時這種干涉針對的是給為國捐軀的英靈祈禱冥福的行為本身,這無法允許」。此外,安倍還完全拒絕了承認尖閣諸島屬於爭議地區的建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