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閉幕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了重視市場作用的經濟改革以及為實現司法公正而進行改革等內容廣泛的改革事項。
中國的經濟增長正被要求從「量」轉向「質」的提升。與此同時,由於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等造成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也在增加。
為應對這一形勢,中國推出一系列改革事項值得肯定。但僅從發佈的公報來看,給人的印象是面面俱到,但缺乏具體措施。
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核心的領導層需要做的是如何將三中全會提出的方針在具體化的同時堅決落實和實施。
在經濟改革方面,進一步增強農民權利的方針受到關注。這既能將拉動農民的消費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又可以達到縮小貧富差距的效果。
但另一方面,讓人擔憂的是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缺乏具體措施。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和左派的反對被認為是主要原因,容易讓人對領導層的能力與決心産生懷疑。
在司法方面可以説擺出了決心改革的姿態。在公報中明確提出了以「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為目標的方針。
其背景是當前對司法的懷疑和不滿已經嚴重到了威脅社會穩定的程度。
三中全全會還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被認為參考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等。而日本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舉動似乎也是一個刺激因素。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僅是為了外交和國防,國內治安似乎也將成為重點。作為日本來説,需要密切關注這一機構的性質等,並把握其動向。
以習主席為核心的領導層到11月15日正好上任一週年。通過三中全會公報等越來越明確的看到了一方面希望推進經濟改革的意願,一方面又在政治方面加強管控的姿態。
另外也可以看到習主席正不得不為鞏固權利基礎而煞費苦心的一面。儘管中日兩國在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上的對立難以消解,但日本仍應在對中國內政加以關注的同時考慮如何應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