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在我在北京居住的公寓附近,有一家名叫「○之○」的日本料理店。其賣點是由日本人經營,因此給人的印象是,衛生管理肯定非常嚴格。
但在這家店吃拉麵的時候,我遇到了意外!裏邊竟然出現了蟲子!
這件事非常過分,我深感愕然,言辭激烈地向中國籍店長提出了抗議。
「這要是不小心,一口就吞下去了啊!!」
「你們店的衛生管理是怎麼回事兒!」
「飯錢我肯定不會付了!」
但是,這位店長卻模稜兩可地逃避責任,一直説「廚房裏沒有蟲子。肯定是從廚房外面飛進來的。這樣的話,我們不能承擔責任」等,讓人難以置信。
我怒火中燒,完全陷入了生氣狀態,説「你是負責人吧!?」,有1~2次將食指指向了他。
但就在這時,此前一直含含糊糊的店長變了臉色,説「不要用手指我」。
嗯?不知為什麼,情況在這裡發生了形勢逆轉。在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我就落到説出「對不起」的地步,結果沒能獲得任何形式的道歉,還不得不支付了飯錢。
我非常後悔,覺得如果不在短短的一瞬間在怒火支配下用手指人就好了,但已經為時已晚。
當然,用手指指向對方的行為在日本也是不被允許的。雖然是不被允許的,但由於日本有「用手指人進行確認」的習慣等原因,因此與外國相比,仍然比較寬鬆。至少在從拉麵裏吃出蟲子的情況下,不會無法獲得道歉。
無論如何,身體語言、也就是手勢容易成為引發異文化摩擦的原因。
我們「大和撫子」(日本女性的美稱)接受的是,「不許在眾人面前張嘴大笑」的教育。「哇哈哈!」,這樣張嘴大笑只有男性可以,而女性笑的時候應端莊地稍稍張開嘴,這時,最好用一隻手擋住嘴角。
但是,這個手勢在歐洲人看來,似乎是難以理解的動作。
尤其是在法國,「女性擋住嘴角只有在説他人壞話的時候,很難説是讓人愉快的手勢」。
在日本,「溫文爾雅的大和撫子」的行為在法國卻變成了「壞女人」的動作。最近,在眾人面前張嘴大笑的女性也不斷增多,但與其説失去了溫文爾雅,或許稱之為國際化更加適合。
勝利手勢也容易成為摩擦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年輕女性們在拍攝照片時,會一邊説「好了,茄子」,一邊在臉旁邊擺出勝利手勢(在日本稱peace sign)。不僅僅是年輕女性,即使到了像我這樣的年齡,當拍攝者説「下面開拍啦」、讓我面對鏡頭之後,我也會反射性地擺出勝利手勢,可見這個手勢在日本人心中已經根深蒂固。近年來,以亞洲為中心,這個手勢在拍攝照片時成為了一種習慣。
在擺出這個勝利手勢時,如果將手掌朝向對方,則沒有問題。但也有人將手背朝向對方,擺出勝利手勢。也就是將勝利手勢完全顛倒過來的動作。
在歐美,如果將勝利手勢翻過來,竟然會與「破口大罵」的意思類似,即成為與辱罵對方相同的行為。如果笑容滿面的照片裏包含了「混蛋混蛋~」的資訊,就不僅僅是笑話了。
以日本人為例,作為與這個勝利手勢相似的動作,在餐廳等處想表示「二個人」、「這個料理要兩份」等意思時,有時也會豎起兩根手指。這種時候,如果將手背朝向對方,「這個料理要兩份」的手勢就將變成「這個料理糟糕得不像樣」這一批評含義。
在日本人的手勢中,有代表性的仍然是「過來,過來一下」的手勢。如果重覆手掌向下、伸縮手指這個動作,在日本就是「請到這邊來」的含義。但是,這在英語圈意思卻完全相反。在歐美,手的方向相反,即以手掌朝上的手勢表示「請到這邊來」的意思,而如果改為日本的手勢,將變成「到一邊去」的意思。不,應該是你太討厭了。
我認為同屬於亞洲文化圈的中國和日本不會有明顯的差異,但感覺握手的方法也有明顯不同。
在日本要使勁握住對方的手,有時還要上下搖晃,以此向對方傳遞親密之情。而在中國,不知為什麼,握手好像只是手與手柔和地、輕輕地相互碰一下。在最開始,我對這種握手方式感到吃驚,屢次産生疑問,會想「這個人可能不希望和我握手。」
我希望,不是「 不希望和我握手」,是單純的習慣上的差異。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