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如果我問:「日語是什麼顏色?」讀者一定會覺得困惑吧。語言怎麼會有顏色呢?可是,在日語中常可看到這樣的描述「黃色い聲(黃色聲音)」、「黃色い悲鳴(黃色悲鳴)」、「黃色い歓聲(黃色歡呼聲)」。實際生活中也很容易找到這類例句,如「女性の黃色い聲が飛び交うものです(女性的黃色聲音飛來飛去)」、「會場は黃色い歓聲に包まれた(會場被黃色的歡呼聲所淹沒)」、「客席から黃色い悲鳴を煽る司會(司會在煽動會場飛起黃色悲鳴)」等。
為了便於不懂日語的讀者理解日文例句,所以我故意選用了直譯方法。顯然不懂日語的中國讀者看到這樣的描述會感到困惑。那麼,日語中有沒有「綠色聲音」、「紅色悲鳴」、「藍色歡呼聲」這樣的説法呢?也許我孤陋寡聞,日文功底不夠。但我覺得應該是沒有的。
儘管這裡的「黃色」是用來修飾「聲音」的。但是,這裡的聲音多是帶有相當量的語言表達成分的,而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聲音。所以,我問一聲:「日語是什麼顏色?」應該也不算很過分吧。而且有趣的是,黃色聲音、黃色悲鳴、黃色歡呼聲等都用來表述女性和孩子的聲音。大概除了描述人妖這類人物時之外,日本人不大可能在描述男性的言行時,使用這類表達方法。
所以,每每碰到伴隨著黃色聲音、黃色悲鳴、黃色歡呼聲等音聲的場面時,我就會很自然地産生「顏色也是有國境的」這樣一種想法。比如,在某個國家會令人感到奇異的顏色,而到了另一個國家則會覺得很普通,不當回事。我就碰到過幾次這樣的事。
有次,一家出版社出我的書。我交出書稿,完成最後一次校樣,核對完封面的彩校,並定下纏在書上的「腰封」文稿後,就放心地出差了。等我出差回來一看出版社寄來的樣書,頓時傻了眼。只見裝幀精美的新書被纏上寬寬的一條印有幾行白字的黑色腰封,整個一副喪事模樣。
結果這本書我基本沒有送人過,實在沒有勇氣拿出手去,心裏的抵觸感太強了。日本人設計師拿出白字黑紙腰封的設計稿時,出版社的編輯是日本人,我的秘書也是日本人,他們都沒有覺得有問題,反倒覺得很酷,不假思索地放行了。而我則萬萬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事先對腰封沒有提出任何色彩要求,結果只好含淚接受下這一我認為是失敗的結果。
所以,當語言或文化要跨越國境進行交流時,真的需要關注很多細節,甚至包括語言的顏色。讀者朋友,你説我説的對麼?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