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來到愛知縣岡崎市的那一天,是個平日的寧靜午後。已經是秋天了,湛藍天空下傾瀉的日光雖然刺眼,但有點虛張聲勢的,已不感到有如盛夏那般刺人炙熱。
整座城市好像都在午睡,像是有誰拿了個遙控器似的,放低了天地的音量。
街上蹓躂的人少,沒什麼車子。偶爾,眼角忽然有一小黑影閃過,原來是流浪貓。心底的下一刻,慚愧了起來。我這個外地人,才是從都市流浪至此的過客,哪有資格説這裡的什麼是流浪的呢?這裡的一草一物,都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何況是街上自由行走,肯定比我更熟悉環境的一隻貓。
小貓沒把我放在眼裏,自顧自地滑過地表,動作輕盈的,卻不失慵懶。原本,眼前的畫面就沒有什麼東西是在移動的,如今即使加上這只小貓的移動,整個街道的一切,不過也只像被慢動作播放。
貓咪鑽進一條木造拱廊商店街。我站在入口,抬頭仰望,掛著一塊寫著「松應寺」的斑駁招牌。於是跟著貓的步伐走進去。
拱廊商店街,原來是過去式的了。兩側廢棄的空房,挾起這一條短短的,約四十公尺左右的促狹空間。
隨行的朋友是在地人,告訴我,過去這裡曾是熱鬧的歡樂街。手指著,説,曾經這裡是間旅館,那裏是間酒吧,還有照相館,還有……。説到一半,他忽然停下來,轉身問我:「能夠想像嗎?」
「我們站過來一點,別擋了路。」我説。
把朋友給嚇了一跳。商店街裏只有我們兩個人。
怎麼不能想像呢?我沒什麼長處,天馬行空的亂想卻是永遠的專長。隨著他的手勢,我的腦海早已勾勒出一片人來人往的榮景。
如今,這條商店街在一群致力於社區振興,老屋新生的團體努力下,嘗試活化再利用,開始在這裡定期舉辦市集、慶典甚至藝術祭活動。原本快被緘封的街衢,因此有了新的轉機。只是,在活動過後,那些期間限定的店家,又是一片空城。
連天頂的日光都停在木造拱廊外就轉身,不願進來了。昏暗的商店街因此更顯凋敝。然而,
遠方的盡頭,卻是一片光明。那裏便是松應寺。
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忠廣的墓,原來祭祀在此。
商店街之外,松應寺的周圍,倒是還有幾戶住家居民的身影。雖然是這麼説,這個午後,也只見到幾輛單車放在木屋門外,始終未見人影。
要離開松應寺之際,瞥見一旁另外一棟社殿的木階上,放了一隻木牌。大辣辣地寫著四個字:腳下照顧。
小心步伐,避免踏空階梯嗎?我以為如此,但原來,可不是僅止於此的表面含義。隨行的友人告訴我,日文裏的「腳下照顧」其實出自於禪家語。腳下,引伸為自身,本來的自我;照顧,在日文裏則有反省、確認的意味。
腳下照顧,因此要説的是,與其想要去追求別的悟道,不如先好好看清自己的本性。不要好高騖遠,別因為追求目標而失去自我,時時確認自己的立足之地,記得初衷之心。
轉身,彷彿眼角又閃過一抹小黑影。是剛才的小貓咪嗎?左顧右盼,卻不見蹤影。是要告訴我,還是注意自己的腳步吧。
靜謐的岡崎午後,一隻神出鬼沒的小貓,領著我看見了這一則警語。在光陰停滯的商店街中,我確實能更心無旁騖的,看清自己的每一步。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