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偏愛、偏袒、偏向、袒護,用日語來表達就是「ひいき」。寫成文字很有趣,是「贔屓」2字。簡體字為「赑屃」,念bixi,都是4聲。其實「屓」已經是簡化了的漢字,原先在屍字頭下面,還有一個贔呢!贔屓這2個字組成的一個詞居然需要由6個貝字來組成。
在中文中,赑屃指的是用力的樣子和一種類似龜的傳説中的動物,舊時石碑底座多雕成其模樣。而在日文中,贔屓所表達的意思,則很有趣。因為偏愛、偏袒、偏向、袒護某個人,就給他或她很多貝殼。為什麼給一個人很多貝殼,就意味著偏愛、偏袒、偏向、袒護呢?因為古時候,貝殼等於貨幣。
維基百科上説:「貝幣被確信是中國中部最早的貨幣形式,它出現在大約3000到4500年前。……貝作為貨幣的流通程度仍舊是未知的,但它應該在市場中佔有了主導位置。……在中國的商代,已經開始以貝殼作為貨幣使用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的貝殼作為貨幣漸漸供不應求了,於是出現人工貝幣,如石貝幣、骨貝幣、蚌貝幣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現了用銅質的金屬貝幣。」
這裡有一個關鍵詞想提醒讀者注意,那就是貝幣最早是在「中國中部」開始流行的。換句話説,只有在遠離海岸的內陸地區,天然的貝殼才會具有物以稀為貴的價值,才會具有了成為貨幣的可能。
今天我們查點貝字旁的漢字,可以發現主要有如下這些漢字:
負、貞、財、貢、敗、貶、販、貫、貨、貧、貪、賢、責、賬、質、貯、購、賁、貸、貳、費、貴、賀、賤、貺、貿、貰、貼、貽、賅、賈、賄、贐、賃、賂、贓、賊、贄、貲、資、賚、賕、賒、賑、赑、賜、賭、賦、賡、赍、賠、賞、贖、賴、賽、賺、贅、簀、賾、 贗、赟、讚、贈、贍、贏、贛……
如加上現在已經不常用的一些繁體字,這個字群還可以增加一倍。從這些漢字中可以發現和價值、交易有關的漢字的組成部分中很多都少不了一個「貝」字。中國人喜歡把孩子叫做「寶貝」,寫簡體字還不容易引起注意,如寫成繁體字的「寳貝」,就不難發現貝殼的存在了。如果給孩子的貝殼過多,就成了贔屓,也就是偏愛、偏袒、偏向、袒護了。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