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日文中形容日程安排緊張工作繁忙時,常會説:「日程安排簡直殺得死人」。近些日子我的日程就可以説一直處於這樣一種高速運轉的狀態中。比如前天在上海一天裏就安排了9項活動,最後一項活動甚至排到了夜裏10點。第2天要返回日本,還在去機場的路上,訪問了一家企業,和那裏的老總作了交流。在日程這樣高速運轉的狀態下,有時候時間就會撞車,從而不得不臨時作些時間和活動內容上的變更。
但是,即便如此,有些日程是萬萬不能改變的。其中一個就是演講會,因為這要牽涉到幾十人乃至幾百人、上千人的日程變化,影響實在太大。所以,這類日程一旦定下,基本就是雷打不動了。在日本演講會往往會在很早以前就定下的,2、3個月之前、甚至半年之前就約定的情況很普遍。一旦演講會的日程定下後,上一個演講會和下一個演講會之間的空隙就是我安排其他日程的時間了。於是會出現一種尷尬局面,明明我需要在中國國內出差1個星期或10天,我卻不得不返回日本一次,作完演講後,再飛回中國繼續此前的出差業務。從金錢和時間調整上看有很不合理之處,但這樣做就保證了時間的秩序和社會的信用。
所以,在日本一旦就幾個月後的某個時間點作出了某項日程上的安排許諾後,一般來説,就不需要再確認就可執行的。比如,有人説1個半月後的某一天的某個時間段來訪問我,只要雙方確認過了,基本不會發生不履行的意外。
正因為日本社會對日程安排有這樣的要求,我的日程可以臨時變換的空間也就大大減少。最近駐東京中國大使館的一位參贊離任回國,他是我的好朋友。他在離任3星期前告訴了我這個消息,我居然排不出和他夫婦倆吃頓飯送行的時間,實在失禮之極,只有日後到北京去負荊請罪。同樣中國國內經常發來的一些演講邀請,我基本上沒有接受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演講的時間往往排在10天甚至1星期後,使得我沒有調整日程的餘地。
但是,這又是中國的國情所致。有一次我率團去訪問某省的一家企業。一般來説,作這類訪問時,我也會去當地的省政府或市政府拜訪一下主管經濟的省長或市長。日本人秘書按照我的指示安排了日程。事後,她不解地問我:「為什麼直到要出發的前幾天才安排拜會省長的日程?難道不應該首先從安排拜會省長的日程開始制訂日程表麼?」
其實在中國很早約定拜會高層領導人的日程其實是不大靠譜的,他們往往很忙,不到臨近時,抓不住他們的具體時間空隙。中國的做法雖然存在很大變數的風險,但是有可以靈活操縱的特點。所以,了解了中日之間在日程安排上的這樣一類特點後,就可以避免很多容易派生的誤解。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