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下町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的。前陣子從朋友那裏聽到的事,有了這樣的感想。住在東京的台灣朋友,為第一次到訪東京的親戚導遊,領著他們去了私心偏愛的,充滿庶民日常風貌的舊城老街,也就是所謂的下町。結果,眾人的反應不如預期,朋友甚至還受到了責備,有些難過。
被導遊的親戚很不明白為何大老遠來到日本,卻要帶他們來看這些老舊的地方。東京不應該是很繁華的嗎?下町的緩慢步調,靜謐的氣氛,對他們來説是屬於寂寥了。這不是他們要看的東京。
聽著朋友向我説起這些事情時,我們正穿越谷中,刻意穿梭在大馬路叉進去的小巷弄,走向不遠處的根津神社。
日暮里附近的谷中、根津和千駄木,近年來被愛好者暱稱為谷根千。谷根千是東京典型的下町地帶,瀰漫著不同於新宿、澀谷、銀座等鬧區匆忙的印象。對於長年生活在東京,平常大部份的時間都出沒於鬧區的人來説,來到谷根千這樣的下町,便有種換氣的清新感。我和朋友偶爾沒什麼特別的目的,純粹只是想要在好天氣裏散步聊天,吃吃國民小吃時,便會考慮前來晃晃。
聽著朋友向我訴苦,我安慰他,別想那麼多了。每一道菜吃起來,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所謂「好吃」的定義難以捉摸,而旅行也是一樣的。不同的人帶著迥異的生長背景,又有著各異的期待,當然不可能讓每個地方都滿足所有人。
「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親戚的錯,當然也不是下町的錯。問題只在於異鄉的旅程中,你們不適合走往同一個方向。」我説。
朋友點點頭,若有所思,沉默下來。我們從根津神社的後門走進境內,恰好碰到假日期間在這裡舉辦的跳蚤市場。近年來,很流行假日在神社境內辦跳蚤或創意市集,讓平日寧靜的下町神社,有了難得一見的熱鬧風景。
離開根津神社,在正門入口不遠處,經過了一間我很喜歡的糖果老店「小石川金太郎飴」。這間店最早是開在台東區的三之輪,分家以後,起先在1914 年先於小石川創業,直到1998年才搬到根津神社前的現址。沿用著小石川的店名迄今,如今的老闆已是祖傳第三代。
金太郎糖是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糖果。手工搓揉時是一長條狀,裏面有許多夾層,一粒粒切開時,從側面來看那些不同顏色的夾層,就有了圖案。最早的圖案因為只有童話金太郎的臉,故得此名,現在則是各種圖案都有。這一長條的糖果怎麼切,每一粒的剖面圖案都是相同的,後來在日文裏就有了「金太郎飴的」形容,用來説眾人意見一致,毫無異義的意思。
買了糖,請朋友吃,並和他解釋了這間金太郎飴老鋪了歷史與糖果緣由。朋友忽然重展笑靨,但可不是因為我説的話,而是糖果好吃。不顧我的話説完了沒,就興奮地轉身回去,要我等一等。他要再去多買幾種不同的種類。
看著朋友低著身子挑糖果時,我忽然在想,擁有一個意見總是一致的旅行夥伴,固然像是金太郎飴一般感覺甘美,但偶爾有點意見不同的歧論甚至起點小爭執或許也不是壞事。在不同的立場中,更能看見自己或對方的個性。每個人適合去什麼樣的地方,便有了更清晰的輪廓。
甜美的糖吃多了也不太好。生活總要還是需要些酸苦辣的混合才夠味。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