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在春節前,我到上海採訪。在此次採訪期間感受強烈的是,很多地方都讓我感受到,軟體層面的細微之處比以前更加完善。
例如在入境之際,工作人員帶著笑臉接待了我。「你好」,帶著精神飽滿的笑臉向我打招呼,而在將護照遞還給我時,看著我的眼睛説了一聲「再見」。這讓我有點吃驚,我也同樣以毫不遜色的笑臉回應了對方的問候。這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讓我感到非常高興。
同樣,在街上的餐廳和購物中心,我感覺店員的笑臉與以前相比似乎明顯增加。令人吃驚的是,店員開始學會「道歉」。例如,在去位於上海人民廣場站附近的購物中心裏的中檔偏上中國菜館時,我和朋友在最前頭排隊等待,但之後進店的人紛紛直接進入店內,然後由服務員領到餐桌旁。
看到這個情形,我的中國朋友質問服務員説,「喂,是我們排在前頭的」,之後服務員不好意思地説,「這樣啊。非常抱歉。馬上給您找座位,請稍等」,注意到了我們的存在,很快幫我們找到了座位。
在最近的上海,在顧客眾多的店舖和一部分知名店舖,入口處都放著電腦,在輸入人數和電話號碼之後,自動列印出用於排號的號碼紙。因此,即使不按順序在店舖外排隊,也不會被別人加塞。
我們去的那家店沒有這樣的設備,偶爾發生了上面的事情,除此之外,在菜遲遲沒上來等時候,如果催促説「我們的菜還沒上來」,越來越多服務員在查看點菜小票之後,會道歉説「對不起。我馬上問一下」。而在以前,只是偶然會有服務員這樣表示道歉,沒有現在這樣多。
的確,我感到中國(尤其是上海)在軟體層面正在進步,店員的服務品質出現了提高。
在回到日本後,手錶電池沒電了,於是我去了東京一家百貨店的手錶櫃檯。這是因為我家附近的小手錶店偶爾關門歇業,我只好去了價格有點貴的百貨店,我在那裏讓其幫我更換電池,對方問我「需要15分鐘,可以嗎?」。我心裏想,僅僅是更換電池,「應該2~3分鐘就能完成吧,為什麼要這麼久?真奇怪!」,但最終還是同意了。
實際上,就在正好15分鐘之後,我要在百貨店附近的一座大樓見朋友,因此我補充一句説,「不好意思。能不能請您稍稍快一點?」,然後打算給朋友發資訊。正要開始編輯資訊時,店員卻説「已經換好了」,這讓我有點吃驚。我心想「誒?怎麼只有不到2分鐘?」,此時店員説「由於顧客著急,我就趕快換好了」,好像在回答我的疑問。於是,我又想「剛才的15分鐘,到底是什麼回事兒?」,禁不住發出苦笑。
之後,在支付費用時,看到2名男性先後來更換電池。我心想「真巧啊」,就在旁邊看著。
店員面對第一位男性,像接待我的時候那樣,問「需要15分鐘,可以嗎?」那位男性説「好的」,然後坐到椅子上等待。很快第2個人就來了,結果店員問「需要30分鐘,可以嗎?」,這讓我感到非常吃驚。
據稱,根據店裏的服務手冊,為了慎重起見,按規定要告訴顧客説,「更換1塊電池需要約15分鐘」,設置了較長時間,但僅僅更換2塊電池就需要30分鐘,無論如何都有點説不過去。
日本店員的態度與中國整體水準相比,的確明顯更好。但是,任何事情都遵照服務手冊去做將會如何呢?由於剛剛看到中國店員的服務水準正在逐步提高,我短暫地陷入了沉思。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