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繼上周之後,接著談供餐的話題。對於日本人來説,隨著時代的變遷,供餐發生了明顯變化,與不同年齡的人(例如公司的同事)聊天,會對這種內容的差異大吃一驚。
如果是比我年長很多的一代人,就像上周所説那樣,是喝脫脂奶粉的時代,吃的東西與我完全不同,而如果是比我年輕很多的一代人,有時會吃豪華的供餐,甚至讓人吃驚地認為,「誒,那是供餐?竟然吃那麼高檔的東西!」
但很久以前,我去姐姐家,看到冰箱門上貼著外甥們1個月的供餐日曆,感到大吃一驚(在日本的家庭裏,供餐日曆基本都貼在冰箱門上)。
雖然詳細功能表已經忘記,但都是看起來非常美味的功能表,讓人覺得那是哪家高檔餐廳的午餐套餐功能表。
並非「咖哩飯」、「燉菜」和「烤肉」這種簡單的食物,而是諸如「照燒童子雞○○風味」等,菜名不但獨出心裁,而且能刺激食慾。地方政府不同,功能表也有所不同,但小學供餐功能表竟然發展到這種水準,的確令人意外。
但是,不論什麼時候,不論日本全國的哪個地區,肯定都會提供牛奶。
牛奶是輕鬆攝取鈣質的營養來源,而且起到作為飲料的作用。與茶、咖啡和果汁不同,牛奶營養價值很高,而且在全國任何地方都能供應,因此一直被納入供餐功能表。但是,自從30多年前吃供餐的我那個時代起,就掀起了一個爭論——就是「牛奶與米飯不搭配」。
在我那個時代,供餐主要以麵包、菜餚和牛奶為中心,仍然沒有太大問題,但最近麵包出現減少,米飯出現了增加,因此不搭配的情況一直在持續——吃米飯和菜餚的同時,飲料卻不知為何要喝牛奶。
掀起風波的是新潟縣三條市。
三條市自以前起就討論提供「沒有牛奶的供餐」。自7年前起,中小學供餐首先取消了麵包和麵條類,供餐完全改為米飯。而且自去年12月至今年3月,試驗性地引進了「沒有牛奶的供餐」。由於沒有人提出異議,決定自今年9月起最終全面引進。
但是,並非取消牛奶本身,而是在供餐時間之外設置「喝奶時間」,在那個時間飲用1瓶牛奶。這種做法在日本全國屬於首次嘗試,目前正受到關注。
但是,雖然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但日本人的飲食生活與50年前和30年前相比發生了明顯改變。如果是過去我那個時代,感覺很多人會認為「雖然不怎麼好吃,但由於是和好朋友一起吃,喜歡吃供餐的時間」,不僅僅重視味道的好壞,在父母都上班的家庭,由於母親沒時間做便當,供餐是非常可貴的存在。
在我那個時代,如果學生説不愛喝牛奶、不愛吃魚,會被老師嚴厲批評説,「不許挑三揀四」,會被強迫吃下去。有時在午休時間,會有學生直到最後還一個人留在座位上強忍著吃供餐。但是,這種情況如今已經不復存在。
在我那個時代,要支付每月的供餐費用,但在數年前被視為問題的是,有很多家長拒絕支付供餐費用。家長們的理由是,「供餐不是我們主動要求提供的。我們不吃供餐,所有不想交錢」,顯得不講道理,在某些時期,成為了巨大的社會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怪物父母」。當然,即使學生比較挑剔,先生也不會批評學生。
這樣想來,在我們那個年代,老師會像父母一樣考慮孩子的健康,會認真加以批評教育。
在數年前,我聽説東京上野開了一家名為「供餐值日生」的餐廳。調查之後發現,似乎至今仍然營業。看功能表之後發現,有很多昭和(昭和元年為1926)30~50年代前後的供餐功能表,讓人感覺很興奮。
曾認為沒機會再吃到這些供餐的中老年人表示,「那是很令人懷念的味道,一定要去嘗嘗」,似乎都特意光顧那家餐廳。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