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東京】世田谷線小旅(3)從若林閒晃到松陰神社

旅人的形狀(70)【東京】世田谷線小旅(3)從若林閒晃到松陰神社

2015/12/09

PRINT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路面電車東急世田谷線從三軒茶屋站出發後,下一個最主要的景點是「松陰神社前」站。大部分關於此沿線風光的介紹,多半都是這樣規劃的行程。不過,對我來説,在抵達松陰神社前,其實還有個私心必訪之處。那或許也是對喜歡路面電車之旅的人來説,不可錯過的東京一景。這地方叫做「若林踏切」。

      日文「踏切」為平交道之意,若林踏切的所在地,是在三軒茶屋之後的西太子堂和若林兩站之間,與「環七通」道路交叉的鐵路平交道。

      特別之處在於一般的鐵路平交道都會有柵欄,電車來的時候,柵欄就會降下。不過,若林踏切卻是一個沒有柵欄的平交道。電車通過時,馬路的紅燈亮起,四線道上的車子就得全部停下等候。

      大概因為沒有平交道柵欄之故,遠遠看起來,行駛過這一路段的世田谷線電車不像是跑在鐵軌上,更像是跟著路人一起走在斑馬線上。如此的光景,雖然在都電荒川線與江之島電鐵的沿線幾乎都能見到,但想要在世田谷線上看見的話,卻只能在這裡。因此便成為了日本鐵道迷,拍攝世田谷線時的熱愛據點。

      在「松陰神社前」下車後,有一條盈滿著生活感的純樸商店街,一直往下走,不到十分鐘,就會抵達松陰神社。

      松陰神社祭祀的是吉田松陰。吉田松陰生於1830年,是日本幕府末年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帶出了一批重要的子弟,被視為奠定了他們發起明治維新的基礎,終結幕府時代的精神領袖。後人視松陰先生為學問之神,求學考試的人都會來此參拜。

      2015年NHK大河劇《花燃》以江戶幕末作為故事背景,故事中的主角人物之一便是吉田松陰。電視劇播放的期間,走在神社附近,隨處可見街頭巷尾張貼著《花燃》的海報。原本寧靜至極的下町小鎮,忽然間因為戲迷的探訪而在週末時分匯聚人潮。

      吉田松陰生於山口縣萩市,在那裏也有一座松陰神社。我曾經在多年前拜訪過萩市,參觀了吉田松陰從前在當地講學的屋舍,2015年正式被認定為世界遺産的「松下村塾」。很難想像在那樣一幢小小的木屋中,生命不過三十年載的吉田松陰,就從這裡孕育出許多的學者,日後改寫了日本的歷史。每一個不起眼的原點,都有可能走出一片壯大的世界。

      松下村塾的松陰墓地供奉的是遺髮塚,而吉田松陰真正的長眠之地,則是下葬于東京的這座松陰神社內。墓園位置隱在神社旁邊,得穿越一條不起眼的小徑才會抵達。

      在正殿前祈禱完,也拐到墓園參拜完成後的我,準備離開松陰神社前時,突然有個老奶奶走向我,一臉心急的表情,問我:「去參觀墓園了嗎?」我説有,她才鬆開眉頭,説:「那就好。很多遊客都只是在正殿前隨便拜拜,不知道真正應該去拜的是藏在後面的墓園哪!」

      老奶奶是在地人,八十多年來都住在這一帶。松陰神社早就成為她日常生活的風景之一。我和她道別,她蹣跚地走了幾步,忽然又回首,像是提醒我似的説道:「這裡的『松下村塾』是倣造的,知道吧?真正的是在山口縣萩市,有機會一定也要去那裏朝聖才行噢。」

      我再次點點頭説,那裏也去過了呢。老奶奶這一刻才總算是非常滿意的展開了笑顏。不希望自己摯愛生活之地,只淪為表面的觀光地,而是希望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深入認識,應該是老奶奶最希望的事吧。

      太陽底下,看著老奶奶臉上滿布的皺紋,在這歷史的聖地中,彷彿都跟著閃起了歲月的光。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為遊記《日本・愛的魔幻旅行》、《東京,半日慢行》、《日本・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