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網際網路上令人「淚腺崩潰」的熱門趣聞集

演播室by明子(109)網際網路上令人「淚腺崩潰」的熱門趣聞集

2016/04/25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在講述令人淚腺崩潰的趣聞之前,首先説説讓人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的趣聞。這來自某大型報紙的報道。

      在一個夏天的過午時分。在行駛于橫濱市內的一輛公交車中。
      一個被年輕母親抱在懷中的嬰兒開始哭鬧。乘客有15人左右。嬰兒的哭聲響徹狹小的公交車之中。母親拼命哄逗,但越是哄逗,嬰兒的哭聲越大,最後手腳亂蹬著大聲哭叫。母親站起來,拼命哄逗,但嬰兒完全沒有停止哭泣的跡象。

  
日本的公交車和地鐵都非常安靜。不但禁止使用手機,説話聲也猶如竊竊私語,總之,「避免給他人添麻煩」是一種禮貌。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突然大聲哭叫的嬰兒,年輕的母親感到不知所措。怎麼辦,要不要下車……

   在嬰兒的哭聲持續約10分的時候,車內突然響起了廣播。那來自公交車駕駛員。

  「這位母親,沒有關係。只是個嬰兒,請不要在意。大概是睏了、肚子餓了、尿布不舒服了、或者是太熱了等等原因」

  公交車之中,一股清爽的空氣撲面而來。
   這位駕駛員是有20年駕齡的老司機。

      「深深感受到那位想方設法避免給別人添麻煩的母親的焦急心情。我擔心她今後可能會對乘坐公交車和電車感到猶豫,因此進行了廣播」

   這個新聞在報紙上被報道後,迅速在網際網路上擴散,相繼有人發表看法。
「令人感動。司機的確很專業」
      「駕駛員很了不起」

   下面仍是駕駛員的故事,不過是令人「淚腺崩潰」的趣聞。

  一位女性的10歲兒子存在殘疾。有一天,她將兒子放在輪椅上去醫院。回家時像往常一樣坐公交車。

  那天,愛心座位已有帶著孩子的母親們坐著,沒有空座。於是,駕駛員通過廣播勸説那幾位母親騰個座位。
「請給坐輪椅的那位讓一個座位」
   那幾個母親不情願地站起來,給這位女性的兒子讓了一個座位。
  但是,之後的事情很惡劣。
  那幾個母親開始嘀嘀咕咕地發牢騷。
     「哎呀,竟然被迫站起來了」
     「我也帶著孩子呢」
   等等。

  聽到這些話,10歲兒子對母親説。
      「媽媽,我們下車吧」

  據説兒子由於聽力差,説話聲比普通人大。因注意到孩子的聲音有些奇怪,那幾個母親和她們的孩子都發出了嘲笑。

      她感到非常不高興,在正要下車的時候,公交車突然停住了。
      「喂~,女士。請在這裡下車」
  她感到愕然。難道連駕駛員都這麼説嗎?

   她一邊強忍著不哭出來,一邊打開兒子輪椅的鎖。這時,廣播裏説道
      「啊,不是這位母親,而是後面那幾位女士」
   朝著那幾位母親繼續説,
      「後面那幾位女士,你們乘車本身給其他乘客造成了困擾。請在這裡下車,不用付公交車錢了」

      公交車上正好在場的其他乘客們都鼓起掌來。
   面對表示感謝的她,駕駛員説,
      「排除令人為難的行為是我們的工作,請不必在意」

   相似的故事還曾出現在以前推行種族隔離制度的南非共和國,如今在日本的網際網路上不斷傳播。

      「喂,乘務員!給我換個座位」
      在從約翰尼斯堡出發的擁擠的飛機中,一位白人中年女乘客高喊起來。
      「發生什麼事了?」
      「還用問我嗎?不想坐在這個人旁邊!不喜歡」
      在那位女性的旁邊,一位黑人男性帶著不高興的表情坐在那裏。

      「這位乘客,請稍等一下。我去確認一下有沒有空座位」
      乘務員迅速離去,飛機內人聲嘈雜,飄著險惡的空氣。
      過了一會兒,乘務員走回來。
      「讓您久等了。頭等艙還有一個空座,請跟我來。本來是不允許這樣換座位的,但您傍邊坐著這樣的乘客,的確令人感到不快,機長特別表示了批准。請跟我來吧」

     周圍的乘客滿面帶笑目送黑人男性離開。

  日常生活中的「淚腺崩潰」故事也在網際網路上被廣泛分享。
  下面是題為「日記」的一則趣聞。
      「我讀了妻子的日記。於是,我發現妻子午餐時總是只吃納豆拌飯和茶泡飯。與朋友一起去餐廳,也是決定一個月只去一次。
      此外,還有很多內容,意思似乎是為了讓我吃上美味的菜餚。節省午餐費,用於做晚餐。
      同時,字裏行間都透著樂觀。
      「今天要買他喜歡吃的牡蠣~」

      我看完哭了。如果我再有點出息,中午也能讓她吃上壽司之類的東西了。我工資很少,竟然還對她説,就在家當家庭主婦。我從來沒有因為收入少的事兒受到埋怨,她還説節約也很快樂。

      偷看日記不是好習慣,但衷心感到和她結婚太好了。雖然無法為她做什麼,但我發誓絕不會見異思遷。

      「‘是我、是我’電話詐騙」

      有一天,一個女子家接到一個電話。
      「這裡是警察局,你家的兒子引發了事故,導致行人受傷……。下面由你兒子説話」
      她馬上注意到,這就是最近流行的「是我、是我」電話詐騙。
      原因是她兒子在5年前就因事故去世了。
      「媽媽,是我啊,我造成了事故,非常嚴重。趕快匯賠償金私了」

      她聽到那個聲音,感到大吃一驚。因為酷似已去世的兒子的聲音。簡直感覺就是去世的兒子復活了,就站在那裏。
「媽媽,對不起,救救我」

      她回答道。
      「嗯,我兒子在5年前已經去世了」
      電話裏的聲音戛然而止。
      「但是,你的聲音很像我兒子。在電話掛斷之前,能不能讓我再聽聽你的聲音,哪怕一句就行」
過了一會兒,電話那頭説,「媽媽,對不起」,然後掛斷了電話。

    現代人都很疲憊。無論是工作還是私生活,都面臨壓力,在電視和報紙的新聞中,充斥著殺人事件如何如何、以及詐騙和貪污等報道。或許是人們對這樣的日常生活感到厭惡,因此才需要「令人感動的故事」、「淚腺崩潰的趣聞」。

   
此外,也有觀點認為,在網際網路上發帖都是匿名的,這些趣聞可能都是編造的。但是,就算這是虛構的也沒關係。因為內心得到溫暖的那個瞬間是珍貴的。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4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