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地震後必要的忍耐

東京眼(113) 地震後必要的忍耐

2016/04/28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 隔岸觀火是香港人的特性。因為,大部分繁忙的都市人,根本沒有時間沉澱,沒有時間思考。閱讀,也只是為了儘快得到更多資訊,如何賺更多錢,如何可以令自己在朋友或男女朋友面前有話題,如何令自己變成一個説話不會太難聽太失禮的人……任何閱讀,都只是為了得到一些「反思」,之後就回到自己平日的日程去。

     
有專欄作家,就最近熊本發生的地震,借熊本諷香港,指熊本的小孩在地震之中,仍保持鎮定、服從,不會隨便因為小事鬧別彆。總之,不會像香港人那麼嬌生慣養。原因是日本的小孩在教養過程中,父母都鼓勵小孩走路上學,自己書包自己拿。而在假日的時候,小孩的活動就是行山,小學生需要去「遠足」,走上幾公里路看山看海,又或是到農地、野外進行交流活動,令小孩可以在體驗中訓練耐力及毅力。

      而有不少人都認為,香港的小孩永遠都沒有日本的小孩那麼堅忍,是因為他們的父母過份照顧包容:小孩的書包有菲傭姐姐幫手拿,吃食從不需要自己張羅。有朋友説他的下屬今年二十歲,從不知道蜜柑的皮是不能吃的,因為他從小吃橙吃橘子這類水果的時候,都是工人姐姐或是母親把皮剝好,切成柳丁,給他用叉子吃的。而香港的小孩,從來只是把運動當成一個「升中學必需」的技能。游水快嗎?你是不是學校中的第一名?不是第一名,父母就會覺得你輸了。你是學校的第一名,又算什麼?是第一組(Division 1,香港的學界游泳賽是分三組的,成績最好的學校就會被分入第一組再作賽)的第一名嗎?是?很好。但也不要進港隊好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以運動員作職業,在香港是沒有前途的。

      香港的小孩的時間放到什麼地方?當然是樂器訓練。學習樂器也不是給小孩陶冶性情,接觸藝術的過程,只是在面試的時候有機會給面試官一個藉口,一個理由去收這個學生。曾經親身經歷一次「收學生」的過程。在某名校工作的時候,我只是最底層的員工,但往往很多家長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原來底層員工都有可能有改變大局的權利。話説,有一家名校多出了三個學位,而老師們就需要在一百張叩門申請表中,找三個出來面試。你知道嗎,暑假的時候做這種中一收生工作的老師,都只是想快快完成工作,快快進入暑假模式,可以做自己自己想做的事。於是,那位老師就問我:「你覺得誰好?」中一入學面試學生篩選,是一件認真的事。我的決定,絕對會影響一個小孩的一生,於是我認真的看完一百份,是一百份不同的申請表,他們交來的「獎狀」,幾乎每個小孩都告訴我:「來吧,選我吧,我已在過去六年,活得夠苦,才有這種履歷。來吧,選我吧。」我選了十個。最後,執事的老師就説:「就這三個吧,這個不錯,六歲已有演奏級鋼琴。」

      這種收生過程,充滿隨機性。但香港家長,為了應付這種無聊而荒謬的收生遊戲,就去把孩子投放到學習各種技能,領取各種收據、證書的擂臺。孩子最後喜歡什麼,又會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他會不會快樂,一點也不重要。

     
既然堅忍不是收生條件,那孩子不會,有什麼奇怪?忽然,有一堆日本小孩跑出來,在地震災後都熬過來,對那些在香港土生土長,只仰家長鼻息生活的小孩來説,也太可憐,太無稽了吧?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9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2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