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中國的《三國演義》為何走紅江戶時代的日本

等身大的日本(118)中國的《三國演義》為何走紅江戶時代的日本

2016/05/17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最近,我只要有時間,就觀看講談社(日本一家出版社)發行的《三國演義》的DVD,還專心閱讀附錄中的解説。這是中國2010年播出的一部大型電視劇,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中國人或許很多吧。

     
在日本,去年裝幀精美的DVD正式上市,同時附贈解説詞。如果在網際網路上搜索,或許能找到可免費觀看的視頻,但不擅長使用電腦的我希望獲得完全的一整套,於是開始購買(每月發行2集,帶有專用的精美盒子)。

   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日本人非常多。而在遊戲領域,三國演義也很受歡迎。不僅是中老年,還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可以説受到日本幾乎所有年齡段的歡迎。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呢?我以前感覺難以理解,但在和明治大學的加藤徹教授聊過之後,了解了其中的緣由。

      加藤教授是京劇領域的專家,是日本有代表性的中國研究者之一。不僅是京劇,還熟悉日中的比較文化等。我偶然獲得了參觀加藤教授上課的機會,當時聽到的説法非常有趣,打算在下面加以介紹。

      在中國的「四大小説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這4部作品中,前3部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的日本已經走紅。關於其理由,一言以蔽之,是因為都是日本不存在的類型,是日本所欠缺的內容。《三國演義》等非常符合這種説法,至今仍受到歡迎(關於其他作品,以後如有機會將加以介紹)。

   在《三國演義》的出場人物中,劉備最受歡迎,其理由在於日本人的「同情」心理。在日本的民眾中,存在同情一生充滿悲劇性的鐮倉時代(1185~1333年)武士源義經的心理(開創鐮倉幕府的源賴朝的異母弟。源義經曾是優秀武士,但遭到兄長源賴朝的猜忌,逃到地方,但最後被迫自殺)。

      與這一點相同,日本人同樣被最弱小國家蜀國的劉備所吸引。

    曹操玩弄的權術陰險而精彩、諸葛孔明的巧妙戰術也令人感到頭腦的聰明。這些都是日本似乎存在、但此前並不存在的故事,江戶時代的老百姓在首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或許曾興奮地感到,「就是這個。我們就想看這樣的故事」。

    有説法認為,《三國演義》最早由室町時代(1336~1573年)到中國修行的五山的僧侶們帶回日本。僧侶們將中國的故事作為「參考書」加以閱讀和學習。從那時開始,在日本的普通百姓中得到普及是在江戶時代。

    在中國,到了14世紀的明代,百姓的文化水準出現提高,在城市的書店裏,用於娛樂的書籍開始暢銷。另一方面,在日本,直到16世紀前後的戰國時代,老百姓為娛樂而閱讀書籍的情況仍很少見。這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人很貧窮,沒錢買書,同時能閱讀文字的人也很有限。

   但到了17世紀的江戶時代,隨著和平年代長期保持,百姓的經濟實力隨之提高,歌舞伎和落語(單口相聲)等書籍作為新的娛樂方式而誕生。江戶時代的日本故事多為類似《源氏物語》的優雅的貴族戀愛、身穿鎧甲的武士之間的戰鬥等與老百姓生活相去甚遠的主人公的故事。因此,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感覺索然無味。

      在這種情況下,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從比自己提前數百年形成平民娛樂文化的中國進口了故事內容。據稱,作為江戶時代的知名俳句作家,松尾芭蕉也曾學習李白和杜甫的詩文,並將其意趣融入俳句之中。

  
也就是説,彌補日本內容不足的作品正是《三國演義》等中國的故事。但有趣的是,這種熱潮在時間過去400年的如今仍在持續。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9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6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