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東京】人情下町島(2)不可思議的空間

旅人的形狀(81)【東京】人情下町島(2)不可思議的空間

2016/05/18

PRINT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去月島的人,大多是搭乘地下鐵從月島站出來後,就直奔文字燒的店家大快朵頤,很少有人會往佃島的方向走。因為進出地鐵站時,佃島都不算順路,非得繞一段路才會抵達,因此就常被人遺忘在東京的散步路線中。然而,正也是因為被遺忘了,才讓佃島比起月島來説,更能散發出毫無觀光商業氣息的日常風情。

      我所喜歡的佃島,主要的散步區域,集中在佃一丁目。前往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地鐵月島站下車後,逆行往佃大橋的方向走,佃一丁目就在橋下;另一種則是從築地市場的方向來,穿過築地旁的新富町以後,走上佃大橋,步行約十分鐘,一下橋就是佃島。

      去年搬家到中央區以後,住家距離佃大橋很近。偶爾會到隅田川河濱公園散步,天氣晴朗之際,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跨越過了佃大橋。佃島,就這麼成為了我日常散策的活動範圍。

      有佃大橋,也就有佃小橋。從隅田川引流而進的水路,在一丁目的街衢中,架出一座古色古香的紅色小橋,既為佃小橋。特別喜歡以佃小橋為中心,從各個角度注視佃島。佇立在水路的南邊往前望,看見佃小橋旁的垂柳下停泊著小舟,是一幅懷舊的江戶風情畫。然而,眼光再放遠,趁著的背景卻出現佃二丁目的摩天高樓,瞬間,在新舊雜處的落差中,引出一股魔幻城市的衝擊趣味。

      往佃小橋的西邊走,有一座住吉神社。住吉神社是大坂佃住吉神社的分社,歷史悠久,早在1646年,填海出現佃島後的翌年就建立。百年前的江戶時代,漁産商業船隻從東京灣進來,沿著隅田川,從佃島和對岸的湊區上岸。住吉神社恭奉的神明,便是保祐航海安全的守護神。這裡每三年會有一次大祭典,是佃島盛事。在神社境內會發現不少列為文化保護財産的紀念碑,其中刻有佃島周邊生活的浮雕,充滿藝術價值。

      佃島還有三座知名的神社。一處是也在佃小橋附近的波除于咲稻荷大明神;另一處是佃天臺地藏尊。

      波除于咲稻荷大明神這名字很奇怪?其實是兩座小神社的合稱。原名應該分別是波除稻荷神社、于咲稻荷神社。小小的一塊地方,同時存在兩座神社,重點是還共同分享一座鳥居牌樓,算是很稀有的事。

      另一座則是藏在狹窄細路裏的佃天臺地藏尊。會用「藏」這個字,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這座神社確實隱藏在兩幢民宅之間的隙縫裏。從促狹的入口側身走進,佃天臺地藏尊就在細路正中央的位置。

      不可思議的秘密空間,是最初來到這裡的初步感受。在此地奉祀的地藏尊,主要是保祐小孩的神明,家有小孩子的朋友,不妨前來一拜。

      小小的神社內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高聳粗大的銀杏樹,貫穿了境內的空間。連神社的屋頂,也順著樹幹的走向而讓出一個彎道來。這株銀杏據説已有百年歷史,如今與住宅和神社共存,頗有天人合一的況味。

      想起台灣,總會有因為建築工程而任意砍伐樹木的事件出現。人本來就應該儘量順著自然而居,過度的改變自然而服從自己的需求,就是自私。在自私的環境中生活,又怎能擁有一顆寬闊的心胸呢?站在天臺地藏尊的銀杏樹前,沉穩的老樹,帶來一股神秘的安定感,我不由得思考起這些事來。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為遊記《愛的魔幻旅行》、《東京,半日慢行》、《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