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最近日本許多免稅店日子不好過,儘管外國遊客人數在繼續增長,可是佔外國遊客大頭的中國遊客已經不大肯進日本大城市裏不斷湧出的中小免稅店了。
其實,怪不得別人,主要還是這些免稅店(甚至包括個別的大型免稅店)的宰客行為實在太過分,甚至引起了公憤。
我有一個朋友被一家免稅店請去做部長,當他了解了店裏商品隨意亂定價的內情後,堅決地辭去了那份薪酬不低的工作。他説:「我無法認可進貨價才2、3千日元的貨物居然以十倍甚至二、三十倍的價格賣出去的宰客行為。」
這類免稅店的惡劣行徑逐漸被曝光,以致激起輿論的憤怒,連續受到中日各類媒體的報道和揭露。在自媒體極其發達的今天,這些資訊迅速傳開,使得不熟悉日本情況的外國遊客自然不敢輕易走進那些來歷不明的免稅店了。
當然,還需要嚴肅指出的是,日本在大力吸引外國遊客的同時,對怎樣保護遊客的消費者權益這類事上花的功夫不多,所採取的措施也力度很小,無法有效解決眼下出現的這類問題。
經常有人通過旅日朋友打聽什麼産品可以放心購買,我所在的新華僑社團中也不斷有人建議要我牽頭發表一個日本放心産品目錄。提出這些建議的用意固然不錯,但是,實際很難實現。不僅是工作量浩大不算,還存在一個權威性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遊客作為消費者只有通過增強對商品的基本知識的掌握來加強自我保護能力了。
這裡介紹幾個常見的購物和甄別商品的方法以供參考。
近來,許多中國遊客去日本大超市、百貨店、商場、連鎖藥妝店等商業設施購買商品,其實這就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因為那些商業設施有著比較嚴格的進貨渠道和定價原則,假貨基本沒有辦法進入這些店舖。
第二,了解一些商品的品牌名特點,也能避免受騙上當。比如,有關酵素商品,那些冠以各類數字來表明所用食材數量多的商品,建議需要慎重鑒別。
第三,對於那些不敢標上製造産家名稱和地址的産品,尤其需要慎重考慮。
第四,找熟悉的旅日朋友了解一下他們平時使用什麼樣的商品。對旅日朋友不熟悉的品牌、商品等,也要謹慎對待。
第五,把保健品説得好像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似的商品,基本就不要考慮吧。因為按照日本法律是不可以把保健品説成具有藥效的。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