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原本現在只是安安靜靜的作為藝廊之用的奧野公寓,2016年因為一部竹野內豐和松雪泰子主演的日劇《Good Partner無敵律師》借用此地作為戲內「神宮寺法律事務所」的拍攝場景,故聲名大噪,吸引不少日劇迷前來朝聖。
不過,我喜歡奧野公寓,是早在這之前了,而且也有另外一種感受。那就是當我一踏進1932年竣工的奧野公寓,彷彿就墜入時間的縫隙,擠身穿越進了張愛玲作品裏常會描述的,那種佇立於十里洋場上,曾經驕傲一世的西式公寓。雖然,這裡明明白白的是銀座;是東京。
曾經。曾經的傲世,在2016年的此刻,佇立在斑駁的穿堂大廳中,感覺這幢公寓散發著一股洗盡鉛華,走過紅塵,且再世為人的新生。昏暗的空間,僅有大門外折射進來的自然光,混合著盡頭店家門前擺放的昏黃燈火,揉和成一團平和的氛圍。一切如此靜謐,可是,眼前與腳底下精緻依舊的一磚一瓦,卻彷彿眾聲喧嘩的訴説著,它們曾見證過的樁樁往事。
在奧野公寓裏眾多的藝廊、設計店家或展覽空間中,除了入口面向馬路的古董店「YsARTS」特別醒目以外,一樓內部盡頭,藏在角落裏的職人手工眼鏡店「MAKOTO」則最為矚目。就算沒有要配眼鏡,進店參觀也有如行走一趟眼鏡博物館。樓上的各間藝廊,空間有大有小,有些是敞開大門開放式的展場,有些則是需要推門而進。關起門來的藝廊,一開始或許覺得有點怕怕的,但只要門上是寫著藝廊(ギャラリー/Gallery)並有標注營業時間,都歡迎自由進出參觀。
公寓裏的306號室,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一樓的信箱上,雖然306號室標示著「スダ美容院」不過實際上這間房,在大多數的時間都大門深鎖。原來在八十多年前,這裡曾住著一位女子,確實曾在這間房開設過一間美容院。昭和六十年代以後,美容院歇業,女子便將306號室作為一般起居公寓使用,直到2009年百歲後辭世。同公寓的熱心人士,在幫忙整理好遺物並清理房間後,號召了一群且有意繼續共同出資承租306號房的委員會,他們決定在維持306 號房模樣的前提下,推行一個名為「銀座奧野公寓三〇六號室計劃」。在這計劃中,一方面除了希望借由306號房數十年來不變的模樣,成為公寓中的唯一能看見保持最初樣貌的空間,另一方面也讓共同出資的人,可利用此一空間進行各自的展覽活動。306號室的展期不一,也不常開放,可以碰碰運氣。
參觀奧野公寓的動線,建議是先搭電梯到最上層,再用步行的方式,一層層拾階而下。磨石子地的樓梯,在不同的旋角觀看公寓的內部,幽暗與明亮的交疊,都有迥異的感受。
最後非提不可的,正是這座電梯了。因為一走進奧野公寓後,立刻吸引到目光的,想必就是公寓內的老電梯。我這一輩的人,恐怕是沒見過這樣的老式電梯。電梯入口的牆上,安置著指針式的樓層指標。指針標向所在樓層,電梯門不會自動開啟。你得手動拉門。先拉開第一層木門,再推開第二道鐵條門。進電梯後,又必須逆向手動重覆此一步驟才行。老一輩的人覺得懷舊,我們則抱著新鮮有趣的態度,像是造訪新玩意兒。
於是明白,時代的産物,或許會褪色,但只要維持著不讓它們消失,每一個世代的人終會為它找到合適的位置。老東西,永遠都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散文《東京模樣》、遊記《愛的魔幻旅行》、《東京,半日慢行》、《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