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169)日本獨特的報紙投遞制度
2017/05/1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日本存在報紙投遞這一特殊工作。正如其名稱顯示的那樣,就是將報紙(朝刊和夕刊)投遞至訂閱者自家報箱裏的工作。
日本存在100多種行業報紙(有關農業、水産、建築、紡織等專業行業的報紙),而通過投遞員投遞至訂閱者家中的報紙除了《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産經新聞》等大型報紙之外,還有各地的地方性報紙。這些新聞社與專業的報紙銷售店展開合作,構建了銷售店網路。
日本發行著約5000萬份報紙,其中一部分同時在車站和便利店的櫃檯出售,但由於存在上述投遞制度,大部分得到訂閱。負責投遞工作的是報紙銷售店的員工、合同工、臨時工和兼職人員。截至2016年10月,投遞員達到約317萬人。
他們的1天從早晨2點半至3點開始。首先在銷售店處理將夾頁宣傳單夾進報紙的手工作業。
夾頁宣傳單指的是當地超市的促銷廣告、房地産廣告和百貨店廣告等宣傳單,通過散發這些宣傳單,能給銷售店帶來收入。在夾完宣傳單之後,在上午4點~6點之間,騎自行車和摩托車等進行投遞。雖然因人口密集度不同而不同,但據稱每人平均要在短時間內投遞300份~600份左右。
在下雨的日子,必須採取給報紙蓋上塑膠的措施。這是為了避免報紙被雨淋濕,但在需要完成這項工作時,需要從更早的時間開始工作。
在投遞完朝刊之後,下午3點至5點前後之間投遞夕刊。有些讀者訂閱了朝刊,但沒有訂閱夕刊,因此與朝刊相比,夕刊的投遞量較少。
我家訂閱了《朝日新聞》,但只訂了朝刊,沒有訂閱夕刊。僅僅是朝刊,訂閱費1個月就達到約3800日元(約合人民幣230元)。有人認為這很昂貴,也有人認為很便宜,不過訂閱人數正在逐年減少。從訂閱量來看,1997年報紙整體達到約5300萬份,但到2008年下降至5100萬份。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每天的新聞通過電視新聞和網際網路新聞看看即可,這也是訂閱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些報紙銷售店陷入了經營困境。尤其是在人口過於稀少的地區,隨著人口的減少,訂閱人數和快遞員人數都在減少。
此前,大型新聞社通過成立獎學金制度來確保快遞員。這種制度指的是以早晚投遞報紙作為條件,由新聞社代替學生支付大學學費,同時還支付工資和提供住處。採取朝日獎學會、讀賣育英獎學會和日本經濟育英獎學會等名稱,吸引想上大學、但在經濟方面有困難的學生等應徵當投遞員。學生只要負責早晚的報紙投遞和收款等工作,就能上大學,還擁有自由的時間。由於能獲得生活上的保障,過去很受歡迎。
但在最近,利用獎學金制度的學生也不斷減少。不知道是認為沒必要付出這麼多還要讀大學、還是感覺早晨上班太辛苦、所以不想從事這樣的工作,但這樣下去,願意從事報紙投遞的人或許將消失,這令人擔憂。
説到報紙投遞,我的回憶中還留有1個男子。我在大學畢業之後,住在東京近郊的小公寓裏,當報社記者。由於經常出差,報紙積壓在報箱裏的情況很多。
當時,給我投遞的是銷售店的資深店員,是一位50多歲的老成男性,每當收取費用時,都會照顧工作繁忙的我,主動聯繫我,是一個很和藹可親的人。雖然只是短短2~3分鐘的對話,但對於離開農村第一次在東京生活的我來説,卻是令我感到溫暖的時間。
還告訴我説,在我出差數天而不在家的時候,「如果報箱裏塞滿報紙,會讓人知道這家沒有人,會很危險」,於是在放在屋外的洗衣機中鋪上塑膠,將報紙放在裏面保存。
當時,我只是認為這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但經過30多年的歲月,回想起來,感覺那麼親切的快遞員一個也沒有了。
在報紙行業有一個圈內的説法,即報紙由精英人士製作,而其他人銷售報紙。這種説法稍稍貶低了投遞員,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報紙行業才得到支撐。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