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日本北方領土政策變化史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224)日本北方領土政策變化史

2018/11/16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俄羅斯總統普丁11月14日晚在新加坡舉行首腦會談,雙方商定以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為基礎,加快和平條約談判進程。隨後俄羅斯媒體報道説,這一表態説明日俄兩國同意按照《蘇日共同宣言》「先條約後還島」的原則推進談判。而日本媒體則認為,安倍的這一外交舉動十分危險,這是對日本戰後前人為全部收回齒舞、色丹、國後、擇捉四島的主權所作的長期努力的一種「輕視」(《東洋經濟》)。

 

     那麼,被不少日本人認為受到了「輕視」的「前人的努力」指的是什麼事情呢?本文在此回顧一下日本戰後圍繞著「北方領土」所作的種種對應及其內容吧。

 

     1951年9月8日,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上簽字,明確表示放棄千島列島和南樺太(即庫頁島)的主權等相關權力。白紙黑字,清楚記錄在案,按理沒有可以存疑之處。

                            從日本北海道根室半島(前方)遠望北方四島中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

 

     但是,日本有人立即鑽了文字的牛角尖,説由國後、擇捉、齒舞、色丹4島組成的北方四島即南千島應該不包括在千島列島之內。1個月後的10月19日,時任日本外務省條約局長的西村熊雄在日本眾議院特別委員會上,兩星期後的11月6日,外務政務次官(即外交部第一副部長)草葉隆圓在參議院特別委員會上,都分別答辯説:「南千島包含在千島列島之內。」不過,西村和草葉又都老練地留下了餘地,表示:「齒舞和色丹不能算千島列島。」

 

     這樣日本的立場就變成如下內容了:日本對北方四島只放棄了國後和擇捉2島的主權,但沒承認把齒舞和色丹2島的主權劃歸給蘇聯。這種解釋方法為日後的要求北方四島的歸還留下了歷史性的伏筆。

 

     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1年後的1953年3月5日,日本外務省主管國際條約的高級官員下田武三作為政府委員在參議院外務法務委員會答辯時再次強調:「除了齒舞和色丹2島和竹島外,現實上沒有發生任何領土紛爭,也不存在有可能發生領土紛爭的島嶼。」

 

     可是,1956年後,日本改變了這種説法,聲稱日本只承認割讓千島列島,而千島列島不包括北方四島,從而開始要求一籃子歸還北方四島了。

 

     到了1961年10月3日池田勇人首相更是乾脆把51年10月19日西村條約局長在眾議院所作的答辯也完全否定掉了:「我認為條約局長説的是錯誤的。」日本的歷史地理教科書也開始跟著説:「北方領土被蘇聯(現俄羅斯)非法佔領,中千島和北千島以及南樺太則是歸屬權未定(以此來暗示被蘇聯非法佔領)。」對日本戰後長期所持的收回2島即可滿足的官方立場則完全避而不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1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