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18)男性大臣不能請育嬰假嗎?
2019/10/09
但是相對於此,女性請育嬰假的則超過80%,難道女性的工作就是可取代性比較高嗎?當然絕非如此,只是女性比較容易獲得社會的理解而已,最基本的原因是在日本對於育嬰育兒的所認定的社會價值比任何工作都還低,工作的價值高出育嬰育兒太多太多了,這也是社會很難理解請假來育嬰的根源,也是男性很難請育嬰假的原因。
![]() |
男性參與育嬰育兒角度不同,對孩子成長或家庭關係都有很多助益,圖為父親帶孩子排隊等著參加地震體驗車的活動(劉黎兒攝影) |
因為把工作價值看的過高,因此到現在小泉想請個育嬰假都這麼困難;其他國家如瑞典則早就把國會議員請育嬰假制度化,請假期間讓選舉落選的次高票的人來代理,也是讓這些人可以趁機累積一些政治經驗等;如果比較有代表性的政治家或企業家等能率先來請育嬰假,改變社會概念的效果就會很大。像是才望子(Cybozu)訊息技術的社長青野慶久自己在三個孩子出生時請了三次的育嬰假,而對也鼓勵員工請育嬰假,結果是離職率降低,女性社員人數增加,對公司經營有正面影響。
日本政界過去也有三重縣知事鈴木英俊在就任後請過育嬰假,雖然他只請了3天半,但是果然有率先示範效果,他就任前的2010年度該縣縣府的男性職員請育嬰假的只有1%而已,但是他請了之後二年的2014年則劇增為16%;因此小泉如果真的能好好多請幾天育嬰假,大概更能扭轉社會風氣吧!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