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97)過年過年,過了一年,過了什麼?
2019/12/2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這陣子,我才忽然發現,原來過節是一件很令人覺得愜意的事。你要在和平的時候,才有心情過節。過日子,小確幸,都是歲月靜好的時候,才有意義和價值的。
日本人總是在想像,究竟他們應該過什麼節日。西方節日來了日本變成了「大事件」的過程,社會學家説「節日上陸」。意即,日本人本來沒有在過的節,因為各式各樣的商業理由,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中,日本人就會跟著這個潮流走。比方説,我從不在日本的《古事記》、《日本書紀》或是《源氏物語》中看到過,日本人要找來從不知道什麼地方傳入來的可可豆,然後把可可豆煉製成一塊板狀巧克力。之後,女生們為了表示愛意,就要把那些已製成的巧克力溶解了再做成一些自稱是「手製」的巧克力再送人。
你更不明白,為什麼日本人不過中秋節,也不過佛誕,但他們會九月末十月的時候,開始把所有的咖啡店、茶室都染上橙色,彷彿這個地方的人在那個月沒有喝過吃過跟南瓜有關的東西,好像就沒有過節。 10月31日的晚上,你千萬不要到新宿或涉谷的十字路口。縱使很多警察説了很多遍,那天晚上沒有封路也沒有什麼活動,但由於人太多的關係,大家都在玩,跟不知名的人合照,拍照放instagram,總之玩到第二天的早上才等始發火車回家/梳洗一下再上班。萬聖節,
![]() |
日本的萬聖節(東京 澀谷) |
平白無事變成了東京/大阪的城市年輕人的一年一度祭典。因為長得像金正恩或是其他政治人物的人都可以做「樸素cosplay」,總之找個理由去玩,就可以了。更不要説,我從來都沒有看過香港人會為一個「沒有假期」的節日慶祝的。香港人慶祝耶誕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只因他們有幾天假期。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香港人慶祝感恩節。而日本人呢?我更不明白,為什麼耶誕節那天,大家都在趕著買炸雞,而且肯定是那一家,上校叔叔的炸雞。究竟上校叔叔的標誌上畫的是領結或是火柴人的手腳,好像已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可以一家團圓的去吃炸雞和切蛋糕。至於為什麼是炸雞或是蛋糕?也好像沒有人很在乎了。
我比較慶幸的是,日本人沒有讓復活節這件事上陸,要不然,四月的時候大家又要買一堆不特別好吃的巧克力送人了。
我只是比較不明白,有時候看著日本人過年卻沒有過其他西方節日的熱度,就好像有點尷尬的感覺。當然,對我等外人而言,日本人過年倒不會是什麼有趣的事情:至少好吃的店會一年一度的關門,大家都會放假。而同時,我認識的食店朋友都會説不回店內好像就沒有太多特別事好做。一年一度的假期,就好像令和那一個十連休一樣,把工作從日本人的生活中掏走,卻就會很容易令他們發現「除了工作,原來自己什麼都沒有」。然而,大家留意的新聞,大多就是過年之時,藝人在電視上説自己有何抱負,然後再看看自己,可以預視的就只是跟去年差不多的一年,那又可以提起勁的活下去嗎?
也許,在和平的世界活久了的人,才會忽地想起,原來可以做跟去年一樣的事情都可以活下去,是一種福氣。就像我這種,天天在思考如何輸出,如何創作,才可以討生活的人,重蹈覆轍,是不能活下去的。那是一種我選擇的生活習慣,是一種lifestyle。刺激,有趣,但註定一整天都要把自己放到刀口之上,才會活得出我所理解的不悔人生。也許,在這一年,香港人都很用力的去維持某種若無其事。這樣的我們,活得很精彩。也祝大家平安之餘,也活得精彩好了。
祝新年快樂,一切平安。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