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80)怎麼了,日本?
2020/03/04
日本人不是比較理智和冷靜嗎?許多人想起東日本大震災時,面對災難的日本人保持理性,循規蹈矩的形象仍歷歷在目,令人讚賞,因此很難想像這一次會如此輕敵,且人云亦云。看在台灣人眼中很傻眼,再次想問日本人到底怎麼了?
怎麼了呢,日本?誠君和我討論起來,獲得的結論是除了政治生態中的複雜肇因,「忖度」文化導致的消極態度以外,也包括向來的民族性問題吧。
日本這個民族很能從經驗中獲取教訓。讓這個龐大社會運轉下去的力量,多半來自於累積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的操練,在反覆溫習之中所寫下的縝密規則。這些規則就像是日本産品裏總是有一本詳細至極的説明書,或者導遊書上令人讚賞的精密地圖,大家只要依循前人努力留下來的SOP流程,按表操課處理與完成事情即可。久而久之,被照顧得很好的日本人,一但失去了「説明書」,經常也就失去了應變的能力。
時序進入三月,這幾天,穿過住家附近的小巷,發現已有早開的櫻花品種含苞綻放。每一年的這個時候,原本該是興奮期待月底的哪一天東京會發表開花宣言,然而今年在浮躁的世事中,期待的心也大打折扣。
亂世是怎麼開始的呢?我忽然在想,歷史上經歷過亂世的人,他們是否知道未來將轉好或變壞?那可能有的徵狀會是什麼?我不失去樂觀的希望,卻也難免憂心。
不管怎麼了,該開的櫻花,還是會開的。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這城市的一切雖然還陷在未明的混沌中,卻也正在摸索出該有的原貌,期盼能夠從錯誤中累積新的經驗和教訓。方向對了,那將會是一次轉彎轉得好的契機。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