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84)疫情改變的外帶文化
2020/04/29
我曾在一間家庭食堂吃飯,一人份量多到驚人,很努力吃完後,回家後整個人不舒服。東西是好吃的,下一次還是想去,但吃不完不是很浪費嗎?於是改天決定帶著便當盒去。當我告知想把剩下三分之一,預知肯定吃不完的打包回家時,老闆娘面有難色,試圖婉拒。説出的理由是怕食物變質吃壞肚子,沒説的潛台詞就是怕回頭來怪他們。我再三解釋,住家在對街,回去以後就會放進冰箱,老闆娘才勉為其難的答應。最後還奉上一句「外帶以後,吃過會怎麼樣,就是自己的責任」。雖然我能理解他們的擔心,但也覺得未免矯枉過正。為了所謂的責任,寧可浪費,讓吃不完的東西丟棄也好。
![]() |
餐廳雖然沒有擺出便當來,都在門外貼起「可以外帶」的醒目告示(張維中攝影) |
自己準備好便當盒都不給外帶了,更別説直接問店員吃不完的能不能打包。曾到過一間鬆餅店,份量也是多到誇張,還有好幾片都吃不下,覺得丟了可惜,有點明知故問問了是否能打包,結果當然遭拒。在台灣和歐美,餐廳打包文化行之有年的地方,日本實在是有很大的文化差異。
然而,因為一場疫情,正逐漸改變了日本的飲食文化。從前大多只限內用的餐廳,最近都開始讓人外帶了。如果以前怕食物變質,難道現在就不會了嗎?顯然只是藉口。過去那些在我看來實在有點想太多的原則,總算被一一打破。我猜想,當疫情結束之後,餐廳或許將會繼續提供便當外帶服務。再配合Uber Eats等外送宅配,突然領悟能擴展客源,何樂而不為呢?
日本人只要有心,事情就會做得到位,做到精緻。因此別認為外帶的便當就會馬虎,又或者以為只不過是個便當,價格就一定便宜?京都的高級日本料亭,一個便當要價五千日幣,甚至還有一萬日幣的也有。店家表示,疫情導致生意不好很困擾,但即便如此也恕難降價。果然是難以企及的京都人姿態!至於AFURI(阿夫利)柚子鹽味拉麵,這陣子因為暫停營業,難以提供熱騰騰的拉麵外帶和配送,但也拓展了新的網購服務,寄送料理包到府,讓自己煮碗跟店裏同樣美味的拉麵。
城市裏少了人潮,沒有遊客,許多光景在空闊之中都變得愈發醒目。陽光普照。風吹來,燦亮的花樹彷彿有了更自在的空間伸展搖曳。在這樣的街頭裏行走,尋找一份今天想吃的便當,無法與朋友上餐廳的日子裏,我們互換照片,知道愈是在世事無常的時刻,愈是不該虧待自己。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