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303)諾貝爾獎獲得者盛讚京大抗疫研究新成果
2020/06/1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儘管新冠病毒的確診人數出現回升現象,儘管確診患者的人數有衝擊安全線的可能,日本政府還是決定從6月19日起在全國範圍恢復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的正常秩序,對跨縣移動(相當於中國的跨省移動)予以解禁了。日本職棒新球季也於19日開幕,儘管是「無觀眾比賽」,但從中傳遞出來的資訊確實清晰無誤的。
![]() |
6月19日起對跨縣移動予以解禁了(6月19 日,東京站) |
那就是日本要把工作重點逐漸往復工、復産方向傾斜了。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6月17日公佈了一項對新冠病毒防控政策的調查結果,調查對象是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21個工業已開發國家。採用「優」「良」「及格」「不及格」4個等級的打分形式來表現調查結果。紐西蘭獲最高分,與澳大利亞、丹麥、德國等屬「優」行列。 「良」是感染者·死者都是世界最多的美國、法國等。日本與南韓、瑞典等獲得 「合格」,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及分數最低的比利時被列為「不合格」。可見日本政府的防疫措施在工業已開發國家中並未獲得很高的評價。
然而,日本防疫成績又確實令人驚訝,死亡人數也很少。我曾以「百思不得其解」一詞來介紹日本抗疫成果,整個日本社會也在紛紛尋找其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成果的原由。
諾貝爾獎獲得者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山中伸彌所長認為,日本的新冠病毒的感染比歐美緩慢的理由可先暫時稱其為「因子X」。而弄清因子X將有助於決定今後日本防控新冠病毒路線和方法的走向。山中所長認為京都大學研究所的上久保靖彥特定教授和吉備國際大學的高橋淳教授最近公開的研究成果,可以視作因子X的一個重要候補對象。
這段評價引起了我對老朋友上久保教授的研究活動和社會活動的關注。
上久保等人在研究中發現2019年12月中國武漢發生的新冠病毒至少有「S型」、「K型」和「G型」3種類型。這些類型病毒的傳染性和病原性不同,使得各個國家感染擴散程度、重症度、死亡人數也不盡相同。
上久保等人分析新冠病毒和流行性感冒之間的「病毒干擾」數值,根據日本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曲線的變化建立了預測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率的數模,早在3月份就作出了病毒變異和世界範圍的蔓延情況預測,結果獲得相當準確的驗證。
上久保等人的研究表明,最先傳入日本的S型(Sakigake)是無症狀性較多的弱毒病毒。其次,是從S型變異而來的K型(Kakeru),這是無症狀性~輕症的病毒。今年1月13日在中國蔓延後傳入日本,導致流行性感冒流行曲線出現嚴重欠缺現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