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328)我們還是朋友嗎?
2020/08/0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故事是這樣的。某天,收到一個讀者的短訊。他説,他有一個朋友,都被他視為是「最好朋友」的人,某天跟他出櫃,説自己是同性戀者。然後,那位出櫃的朋友,反覆問了三次:
「我們還是朋友嗎?」
「我們還是朋友嗎?」
「我們還是朋友嗎?」
那位讀者就説,他比較在意的,是這位「最好朋友」多番確認,他們會不會因為性取向,而不再是朋友。
我看了簡訊,也許,我們都活在我們的同溫層太久了。日本的朋友,如果你是腐女界別的,看BL 劇集看得比較多,在疫情期間,樂天的影劇平臺有播放很多泰國的腐劇,也許你會覺得在電視上看到《大叔的愛》一樣的男生跟男生親嘴甚至是床戲,都沒什麼大不了。
有幾多人,真的有感受過,所謂歧視?
![]() |
工作人員在梨泰院街頭消毒防疫 |
疫情期間,很多朋友天天都在看電視,看到《梨泰院Class》的樸世路,説電視劇很好看什麼的。之後,大家在華文傳媒中,又會讀到另一組詞語,叫「梨泰院群組」。
5月,南韓的夜店區梨泰院爆發過大規模的新冠肺炎感染,有一家同性戀者會去的「社交場所」黑房,也成為了其中一個感染源頭。有説,在南韓有不少感染者,都不敢對官方吐真言,説自己有去過梨泰院的夜店及黑房,因為只要你説出來,你就會被come out。甚至是,有疑似確診者,也不敢求醫。因為,如果你確診,就會被「出櫃」。
鏡頭一轉,回到東京。我在新宿二丁目的朋友,都在叫救命。封城的日子,你開門,你怕感染,怕自肅警察,怕有人打電話來做電話騷擾。怕得不能開門。不開門,你怕沒有現金週轉,怕業主到府討債。你以為你可以把心一橫,把店收掉?關店要處分所有離物,就算你沒有感情,可以把所有的東西都斷捨離掉,你都會一屁股債。留,是死; 走,又是死。於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販賣所有客戶長年來的感情。二丁目,從來都不只是「同志場所」,而是性小眾的「社交場合」,是「找到自己安身」的空間。一個不會有人覺得自己「奇怪」的地方。
在二丁目打工的B先生説:「我們都是在等時間過,希望事情早一點可以回到正常,可以早點做生意。現在我們賣的,都是一些類似是『前賣券』的東西,客人給我們一點現金週轉,先付一點薪水,再付一點店租,之後看看如何撐過去。」
「以前二丁目,真的是一個大家庭。有很多不能跟太太説,不能跟朋友説自己愛男生的人,都會在這兒。最近因為媒體都報道二丁目,當然有好有不好。好的是,好像比較多人覺得同志沒有什麼不妥。還有電視劇都在做,覺得同志都有可愛的一面,《大叔的愛》,《昨日的美食》那些,都有可能令大家都同性戀者有多一點的『認同』及『尊重』。但不好的是,有很多來看熱鬧,當我們是亞馬遜森林一樣,來探險的,有些可能是在『尋找自己』的。有些高中的小孩,在這兒看到同學的父親那種狗血到不行的故事,我們都聽過好幾次。」
也許,在我的讀者的世界,一直住在某種同溫層之間。這些年來,世界好像都一直向「更多元」,「更可接受性小眾」的方向進發。但當大家進步的速率不同,而當事人又會因為性向而吃過苦頭,「確認」,也許只是一種禮貌。
有時候,對朋友的禮貌,也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疏離感吧?日本人,一定很明白。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