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觀點 > 米爾斯海默:中美爭奪將更激烈

米爾斯海默:中美爭奪將更激烈

2015/02/05

PRINT

中美關係

  美國政治理論家、芝加哥大學教授 約翰·米爾斯海默:如果中國經濟繼續維持高速增長,經濟實力也會轉化為軍事實力,肯定會試圖在亞洲確立支配地位。但美國根本不想與中國在亞洲劃分勢力範圍。

  中國提出「和平崛起」的口號,告訴各鄰國無需擔心。但中國的行為給人的印象卻正好相反,中國想要奪取尖閣諸島(編者注:中國名為釣魚島)、統一台灣、也他要把南海變成自己的「內海」。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

  對於中國來説,最為理想的方案就是自己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國家,而美國則退出亞洲。美國和日本卻不可能喜歡這樣的方案。中國和日美在安全方面的交鋒有可能變得非常激烈。是否會發展到衝突還很難預測,但我想至少圍繞尖閣諸島、台灣、南海,發生衝突的危險性正在增高。

  但是我並不想去譴責中國,並且也沒覺得中國的政治體制和領導人的思想有多麼強硬。從19世紀中葉(編者注:鴉片戰爭爆發于1840年)以後的百年時間裏,衰弱的中國受到歐美和日本的欺淩,體驗過屈辱的滋味。中國人腦子裏想的是不能重蹈歷史覆轍。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壓倒日本、俄羅斯和印度的大國,把美國趕出亞洲。站在中國立場來看,這是有其道理的。

  我一直在體系性地研究大國的歷史,探尋是否存在共同的模式。從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到帝國時代的德國,再到日本、蘇聯、美國等,對它們的行為模式進行了總結分析。通過長期研究,我得出的結論是,國家越強大就越想把周邊地區置於自己控制之下。這點沒有例外。要想在充滿危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中國的崛起不可能是和平的」,對於我的這一觀點,許多人表示反對。提得最多的觀點就是中國與各國的經濟相互依賴正在逐步加深,因此可以防止衝突。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的確,在東亞,以及中美間的經濟相互依賴正在加深。但國家間如果發生紛爭,相對於經濟的盈虧,最終還是政治上的判斷更為優先。例如,假設台灣宣佈獨立,中國將會立即動用武力,這一點可以肯定。因為政治比經濟更為重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和俄羅斯、法國、英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曾經相當深厚,但還是爆發了戰爭。

  美國應當把軍事力量從歐洲和中東轉移到更為重要的亞洲。甚至需要與俄羅斯攜手,建立起對抗中國的聯盟。但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與俄羅斯對立,並且對「伊斯蘭國」宣戰。這樣做很愚蠢。在戰略上輕率而錯誤。這讓美國很難把力量投向亞洲。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世界著名政治理論家,通過大國間的實力對比來分析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者。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芝加哥大學教授。現年67歲。

  採訪者評論:米爾斯海默的觀點相當悲觀而且充滿了戒心。但他既不是反華主義者,也不討厭中國。或者説,他做到了完全排除感情因素,通過研究大國的行為模式,根據悲觀的歷史經驗規律給出結論。在國際關係學界,認為世界秩序歸根結底取決於國家間實力對比的人,被稱為現實主義者(編者注:與之相對的則是理想主義者)。米爾斯海默將國家視為一個「分子」,根據其行為推導共同的法則。可以説是類似物理學家的思考方式。無論是否同意他的結論,這方法論都值得借鑒。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8
具有一般參考性
 
6
不具有參考價值
 
71
投票總數: 14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