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引發世界關注,歐洲已開發國家、美國同盟國南韓等也紛紛加入,更有觀點認為亞投行將改變國際金融秩序,對此,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中國社科院亞太與環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
記者:請您談談歐洲國家紛紛加入亞投行。
李向陽:英國選擇加入亞投行以後,亞投行的構成等於發生了一個大的改變。因為在此之前,亞投行的成員基本上屬於發展中國家為主,有人説是未來的亞投行的資金的需求者,不是提供者。隨著歐洲國家越來越多的加入,可以説它的構成更加合理,就是既有已開發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這樣一個結構看起來可能更像一個正式的、比較成熟的國際金融機構。我想從表面看,至少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環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 |
第二,歐洲國家參加表明對亞投行未來的、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會帶來很多正面的效應和影響。因為,在此之前,西方的很多國家對亞投行有很多的擔憂,包括透明度問題啊、未來的投資項目是不是能夠與國際上的環境標準、環境要求保持一致?還有亞投行的股權結構是不是合理?等等這些問題。隨著這些發達的歐洲國家的加入,我想這塊會有一個以中國及東亞國家為主的發展中國家與歐洲國家進行互動,能夠在未來的亞投行的組織機制方面會更趨於合理,或者換句話説,更能讓國際社會所接受。這對於亞投行下一步的運作也是有好處的。
因為很多人説:似乎中國就是想一家來壟斷或者主導。實際上作為一個國際金融機構,建立的這個環節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後面的這個運作環節。如果你要建立一個國際金融機構,最終幹個幾年最後幹破産了或者幹不下去了,這個事情那就很糟糕。所以,後續的它能夠正常運作,尤其是投資能夠帶來穩定的收益,這是一個更長遠的任務、也是一個更大的挑戰。所以我想,隨著歐洲國家的加入,這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第三點,歐洲已開發國家參與亞投行本身,也是對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間接地投下一個信任票。因為亞投行本身跟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有密切的關係。雖然亞投行是一個獨立的金融機構,但是它服務的重點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而一帶一路的起點、起步階段重點也是以基礎設施為核心的互聯互通,可以説是未來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基礎,沒有這一點,一帶一路的後續的這些事情實際上都做不了的。西方國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選擇加入亞投行,間接地實際上是對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的一個認可。
記者: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是不是挑戰或者替代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李向陽:中國倡導亞投行是適應了亞洲發展的需要,因為後續的進程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不僅亞洲國家,區域外國家、歐洲國家對此給予了高度地認可和支援,表明這個亞投行在經濟層面它的未來的發展前景適應了本地區的需求。換句話説,現有的這種像世行跟亞開行的存在並不能完全滿足這個地區的發展的需要。這是第一個層面。
第二就是跟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是有聯繫的。一帶一路需要首先在第一階段大力推進以基礎設施為基礎的互聯互通。中國官方也提到,為推進一帶一路,亞投行也好,絲路基金也好,實際上都能直接或間接地服務於未來的一帶一路的建設。
第三個層面就是説中國是不是在挑戰現行的秩序?我想有了一個競爭者,可能有助於原來的體制更加公正。比如IMF的投票權跟份額的改革,在五年前就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並且政府間的協議都簽了,但是因為美國國會不批准,現在已經拖了這麼長時間。反過來,如果有競爭者的話,那麼會有助於原有的金融體系改革,對它是一個促進,而不是反過來的人們談的是一個替代。
亞投行從它的規模和它的未來的導向來看,它也不是要替代世行和亞開行,它只是一個補充。在這個補充的同時,從治理層面對世行、亞開行的改革和完善是一個促進。因為有競爭,才能相互促進。
反過來,亞開行和世行的存在對於未來亞投行的組織結構也構成了一種壓力,歐洲國家的參與會對未來的亞投行的規範性、組織結構以及它的運作機制的規範性能夠産生更積極的影響。
因為壟斷必然帶來的是各方都受損的,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是能夠使各方都收益的。我想在國際金融機構這個層面同樣是成立的。
記者:現在日美暫時不考慮加入亞投行,您怎麼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