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正在加劇。由於美國正尋求加息等原因,世界經濟前景面臨不確定性。目前主要國家面臨哪些風險?對此記者採訪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前主席艾倫·葛林斯班。
記者:股市等的波動正日趨劇烈。這是暫時性的調整局面?還是新危機的前兆?
葛林斯班:現在作出判斷仍然為時過早。我認為此前就擔心的市場調整已經開始,但不清楚是否已經度過危機。我看到的很多預測到目前為止,都缺乏可靠的根據。
 |
葛林斯班 |
限制市場交易、以防止股價下跌的中國的應對舉措將産生相反效果。如果當局的干預導致流動性惡化,反而會招致糟糕的結果。有可能讓投資者感到不安,進而使其撤走資金。擔憂是侵蝕金融系統的最大因素。
記者:混亂的導火線是否是中國經濟的變局?
葛林斯班:中國實際增長率可能低於標準預測。我認為目前的數字或許在年率6.5%左右。
中國一直借用其他國家的技術,保持驚人的經濟發展。但是,目前生産效率已提高至接近美國的水準,依靠借來的技術實現增長的餘地正在縮小。此外,以影子銀行為核心的債務擴張也成為嚴重問題。
中國維持7~8%的增長率已經很困難。如果今後有所加速,將令人驚異。中國經濟一直依靠吸收資本主義要素來取得成功。能否發生「創造性破壞」或將成為今後的關鍵。
記者:美國經濟正在緩慢復甦。您如何看待目前情況?
葛林斯班:美國面臨世界範圍內相同的問題,但在美國,生産效率增速正在迅速下降。而主要原因則是設備投資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正在下滑。同時勞動力增速正在放緩。由於這些因素相互疊加,潛在增長率僅為2%左右。
如果這樣下去,將陷入可以用「停滯」這個詞語來形容的狀態。但是,執政黨民主黨與在野黨共和黨的對立仍未化解,難以採取有效對策,這正是目前的問題。美國一直盡可能地利用貨幣政策。而如今只能依靠政治力量來強化美國經濟的增長力。
在美國,社會保障給付的增加正在導致儲蓄率的下降。受此影響,用於設備投資的資金出現了減少,生産效率增速正在放緩。但是,給國民帶來痛苦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被比喻為給電車輸送電力的‘第三軌’。其含義是只要接觸就會觸電,因此政治家不會認真解決這個問題。有必要將這項改革提上議事日程。
記者:美國物價漲幅很低也令人擔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