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歐5國(G5)1985年9月22日簽署了糾正美元升值局面的「廣場協議」,以日元迅速升值為起點的政策協調改變了世界經濟嗎?30年後的今天,中國參與其中的貨幣攻防戰可以從中獲得什麼教訓?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前德國聯邦銀行行長施萊辛格。
記者:德國聯邦銀行似乎從一開始就對「廣場協議」的效果持懷疑態度?
施萊辛格:除了美元行情外,德國還必須關注廣場協議對歐洲整體貨幣帶來的影響。這一點與日本不同。日本只關注與美國的關係。
 |
前德國聯邦銀行行長施萊辛格 |
在歐洲,(貨幣整合的第一步)歐洲貨幣體系(EMS)啟動,除了與西德馬克聯動外,其他的歐洲貨幣也將波動,有的貨幣承受不了升值的影響。同時介入美元和歐洲貨幣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德國對於在廣場協議中設定約束力態度最消極。
記者:日本對日元升值神經敏感,而德國從很早就開始容忍貨幣升值。
施萊辛格:在德國,行政機構的作用很大。例如經濟部,1949到1963年期間擔任經濟部長路德德維希·艾哈德(後擔任西德總理)是市場經濟的信奉者,對於貨幣升值持贊成態度。財政部也贊成貨幣升值,參與政府經濟政策制定的有識之士也敦促貨幣升值。我認為這種潮流對德國聯邦銀行産生了巨大影響。
記者:是不是還注意到貨幣升值對通貨膨脹的抑制效果?
施萊辛格:也有這個因素。
記者:現在七大工業國(G7)和20國集團(G20)框架下的政策協調變得越來越難了,這是為什麼呢?
施萊辛格:廣場協議也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因此美國才試圖通過羅浮宮協議打造政策協調的框架,但最終未能實現。
我認為美國試圖通過廣場協議和羅浮宮協議再構築(美國主導的戰後貨幣體制)布雷頓森體系。因為利用外國的資金來填補財政赤字和經常赤字對於美國來説是非常有利的機制。
記者:歐洲內部的步伐也不一致,問題出現哪呢?
施萊辛格:雖説是單一貨幣,但是參加國擁有主權。也就是説歐元圈有19國可能使財政赤字膨脹至資金週轉困難的政府。
被內定為德國聯邦行長時,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曾表示「要進行貨幣整合必須先進行政治整合」。實際上99年貨幣歐元誕生時,別説是政治整合,連財政政策的統一都不能實現。
記者:改善的方法是什麼?
施萊辛格:在參加國中,國際競爭力存在巨大差異。歐洲的央行之間有融通資金框架,南歐等國依賴借款,並不感覺「入不敷出」。要想整合貨幣,只有推進財政整合。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柏林支局長 赤川省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