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在3月29日開始實施,戰後日本的安保政策將迎來轉捩點。日本自衛隊和安保政策將何去何從?相關國家抱有怎樣的期待和警惕感?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海內外專家,進行了匯總。
清華大學教授 閻學通:中國對日本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以下簡稱安保法)表示了擔憂。中國並不認為日本將迅速成為軍事上的威脅,而是擔心日本軍方(自衛隊)的許可權將增強。因為中國的民眾仍然記得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方宣揚軍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戰爭。
 |
清華大學教授 閻學通 |
當然,現在的日本軍方沒有對中國發動戰爭的許可權。不過,最近日本軍方要求擴大許可權的舉動很突出。如果釣魚島(編者注:日本名為尖閣諸島)發生衝突之際如何應對的決定權交給軍方,將非常危險。
借助安保法提升對中國威懾力這一安倍政權的邏輯難以理解。日本沒有威懾力,一直只是在幫助美國加強對華威懾力。但是,美國的威懾力和日本的安全沒有任何關係。
安保法帶來的日美同盟的強化對於戰爭的避免將産生不利作用。美國通過同盟的強化,讓日本和菲律賓鞏固了與中國對抗的決心。中國與美國的同盟國代理人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反而出現提高。因此,中國正在加強國防。
如果日本認為在南海幫助美國遏制中國,將減輕在東海面對的中國軍事壓力,那就大錯特錯了。相反,中國有可能在東海加強對日本的軍事威懾。向釣魚島派遣船隻的情況或許將不斷增加。
在朝鮮半島發生非常事態時,如果日本根據安保法幫助美國動用軍事力量,中國將不會對美國和日本作出區別。甚至將把日本視為美軍中最為脆弱的部分。如果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問題將更加複雜。兩岸關係、南海和朝鮮半島問題將發生連鎖反應,有可能帶來中日間的衝突。
中美之間由於核威懾發揮作用,不會發生直接戰爭。美國的同盟國如果沒有美國的同意,不會挑起戰爭。因此,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在於美國。中國不需要為避免與日本和菲律賓的戰爭而付出努力。
中日國民感情惡化的最大原因是安倍政權的對華政策。安倍政權認為,為了實現安保法等國內政策,需要與中國敵對的關係。安倍在任期間,中日關係改善的可能性非常小,最多就是維持目前的水準。
注:本文由日語原稿翻譯而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井央紀 匯總
閻學通:
中國有代表性的國際政治學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學博士。歷任新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現年63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