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世紀」真的要來了嗎?
2023/08/16
今後,印度在經濟方面也將保持良好勢頭。過去,印度不過是「中國+1」的選項,要麼選擇越南,要麼選擇馬來西亞,要麼選擇印度。但如今,企業的想法變成了「應該在印度建廠」。就是要在印度確立生産基地和銷售網,首先滿足印度人的需求。
印度有望擴大內需。另外,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印度取代前景不明的中國業務,其重要性愈發凸顯。地緣政治學與經濟學相結合使印度成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市場。
印度也存在問題。距莫迪提出「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已接近10年。印度的製造業還不夠成熟。大型純電動汽車(EV)企業美國特斯拉進入印度時,其希望先以進口形式銷售的方案,與要求在國內生産的印度政府之間難以達成一致。據傳印度政府的回應是「歡迎企業自由進出,但不會特殊照顧」。企業想要實現利益最大化,仍需政府的扶持。
即使建立了能帶來就業的生産基地,如果沒有技術人才,也沒有意義。印度政府應當在職業培訓及技術培訓上下功夫。尤其是一些印度地方的學校仍存在設施老舊,資金不足,無法為學生普及平板電腦等情況。
本文由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德里 岩城聰 匯總
新美國安全保障中心高級研究員 Lisa Curtis:
只能在對華問題上進行合作
印度是民主國家,擁有軍事實力,有對抗崛起的中國的意志。印度長年將美國作為重要的合作夥伴,由於2020年與中國在邊境發生衝突,美國對於印度的重要性達到了頂點。
Lisa Curtis 曾在川普執政期間擔任南亞·中亞高級部長約4年。致力於日美澳印「四邊機制"(Quad) |
美國在外交政策上越與印度立場一致,以基於規則、維持秩序為核心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就越能有效推進。
比如,就中國主張管轄權囊括幾乎南海全域時的「九段線」的問題上,印度最近表示支援荷蘭海牙仲裁法院認定九段線在國際法上沒有依據(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判斷)。對於中國試圖改變海權現狀的行為,印度越是發聲對抗,對美國就越是有利。
美國拜登政府一直在玩與印度合作對抗中國的長期遊戲。因此,還提議與印度在尖端技術、宇宙及氣候變化上合作,合作生産戰鬥機用噴氣式引擎。
如果通過這些提案能夠深化與印度關係、推進與中國的競爭,那將是一個很好的賭注。但是,如果美國希望超越中國問題,在很多課題上讓印度成為與美國保持相同立場的主要國家,結果估計會令人失望。
比如,美國希望通過聯合生産噴氣式引擎來降低印度對俄羅斯的武器依賴,其目的能否真正實現不得而知。
印度總理莫迪6月訪美是因為需要平衡與俄羅斯等其他重要國家的關係。並不是只將重點放在對美關係上。
我不認為,對美國而言與印度的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的關係。美國在評價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時,不應該只圍繞中國這一個課題進行評價。隨著俄烏衝突,變得明確的是美印關係與美歐關係截然不同。而美國逐漸能夠接受保持中立立場的印度外交政策。
擔任G20峰會主席國的印度從給「全球南方」提供利益這一觀點出發,展開討論。具體在經濟增長和氣候變化上取得了成果,彌補了各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不一致。印度長年的崛起及經濟增長得到了「全球南方」的強大信任。
美國與印度交往中,人權問題將成為課題。雖然很難認為會立即發生,但如果對少數族裔的壓制現象擴大,將對美印關係産生不利影響。
我認為莫迪訪美時,拜登政府處理得很好。拜登講述了美國印度裔副總統哈里斯跟隨祖父學習人權的價值、尊重宗教自由及民主主義,成為檢察官,並成為政治家的個人故事。
這是對民主主義價值的強有力宣傳。比起直接用語言批判及讓印度領導人感到丟人,這種做法更加明智。
本文由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中村亮 匯總
記者觀點:
成為真正的大國所需要的理念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在最近的著作中表示,印度1947年獨立時與巴基斯坦的分離削弱了國家力量,成為允許中國擴張勢力的原因。經過70多年,印度人口終於超過中國,令人興奮,但正如普拉哈德·喬希所體現的那樣,印度表現得強烈自負。
在美歐和日本看來,印度也是很重要但很棘手的存在。印度雖然宣稱保衛領土和主權,但對於俄烏衝突卻保持沉默。雖是民主國家,但明顯輕視人權。雖然經濟上增長,但自由化後退。「戰略性自律」可以説獨善其身互為表裏一體。
比起價值更重視實際利益是「全球南方」的典型姿態。要想不局限於當前的框架,超越利害得失,得到國際社會尊敬,還需要做什麼?要想成為真正的大國,不僅需要龐大的規模,還需要提出能引起共鳴的理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高橋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