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 5月4日起率團訪華,就此次訪華的意義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高村正彥。
記者:「議員外交」給日本外交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
擔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 |
高村正彥:通常情況下,議員外交重要的是能夠創造(良好邦交關係的)氣氛等,不同於狹義的外交。議員外交搞不好的話,會變成二元外交,還可能扯政府的後腿。此次日中友好議員聯盟訪華,希望能夠見到可以把我們的想法直接轉達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相關人士。
如果國民的相互信賴加強的話,政府也便於開展外交。想必安倍首相和習主席都希望實現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的「戰略互惠關係」。但如何從目前現實意義上的「戰術互損關係」中走出來呢?我們希望通過議員外交助政府一臂之力。
記者:此次會充當政府的密使嗎?
高村正彥:不會。(最後取消的)去年的議員聯盟訪華也沒有這個意思。除了議員聯盟訪華之外,在去年初期,還討論過由我這個自民黨副總裁代表安倍首相訪華的提議。但因為「並不是這個時機」,因此最終沒有實現。
記者:此次訪華還會針對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尋求中方理解嗎?
高村正彥:如果中方詢問,我會做最基本的解釋。雖然這本應由政府人士負責解釋。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向胡徳平(4月曾訪日)給出了答覆。雖然談話很簡短,但似乎給予了相應的理解。
記者:中方一直關心環境問題。
高村正彥:議員外交的兩大議題分別是「如何處理(兩國間)最薄弱的環節」,以及「如何推進最容易開展合作的領域」。最薄弱的則是安全保障和歷史認識的問題。而最能實現雙贏的則是經濟對話,尤其是環境對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