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張石的櫻雪鴻泥 > 武漢櫻花之爭與日本“雜種文化”

武漢櫻花之爭與日本“雜種文化”

2016/04/12

PRINT

中日深度觀察


  加藤週一的“雜種文化論”似乎得到了日本大多數人的認同,現代日本人在內心裏似乎認為:文化是一種各方面因素融合的産物,對他們來説,説一種文化一定發源併發展于某一個固定的區域裏,是不可理解的。

 
  這種文化性格,使日本人能創造性地融合外來文化。他們不僅能很好地保存自己的文化,也能認真呵護外來的文化傳統,如奈良的法隆寺承接了中國南北朝的建築傳統,西院伽藍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群,這種建築在中國已經找不到了;中國唐代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唐朝的一些戲劇曲目、宋代的曜變天釉碗等也只能在日本找到,在中國已經蕩然無存。

  過度地對文化“正本清源”,追究古老文化的原創者,實際上試圖確立一種文化上“優越感”和過度地追求文化“純度”的一種表現,其實文化是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的産物,沒有優劣之分,過度地固執于文化的優劣之分,常常使人們容易對文化做物理性的排斥與吸引,這種心態不利於文化的發展,有時反而會使文化本身遭到破壞。

        如在中國,有時由於對文化的“優劣”與“純度”過度執著,“恨屋及烏”,將前代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結晶作為前代“罪惡”與權力的象徵加以清除,秦始皇焚書坑儒,項羽火燒阿房宮,北周武帝滅佛,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等大規模的文化破壞運動,使文化的承傳與保存受到沉重的打擊,也使其物質與文化的生産力受到了巨大破壞。

  人類文化的歷史是文化交流的歷史,一種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源遠流長,一定會融入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因素,與其追究文化財富和文化現象的原創者屬於哪個國家,固執于文化的優劣與純度,不如像日本人這樣,樂呵呵地稱自己的文化是“雜種”,不問來源,只事呵護,因為文化最終是人類共同的財産。

  (注1) 見“中韓爭申遺時,到底在爭什麼?”,中國日報網 ,2015年4月1日。

  (注2) 項向榮“中日韓櫻花起源之爭讓人啞然失笑”,新華網, 2015年3月31日, 來源:《錢江晚報》。

  (注3) 新村出編《廣辭苑》,岩波書店,1969年第2版,877頁。

  (注4) 加藤週一《雜種文化--日本渺小的希望》,講談社文庫,1974年版,34頁。

  (注5)同上。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生院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係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3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11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