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日前瀏覽網頁時,看到了一段中國人怒斥南韓人認為餃子、壽司均起源于南韓的言論。這名中國人是個大學生,而且他的同學中有其他國籍的亞洲人。該中國學生稱,一名南韓學生向身邊的人介紹壽司起源於南韓,中國的餃子也起源於南韓。聽聞這些後,他諷刺地回應説,別擔心,全世界都知道,宇宙也起源於南韓。對於中國學生的這一諷刺,筆者在報以一笑的同時,重新思考了「以史為鑒」的艱難,並發出一聲嘆息。在日經中文網的這次專欄裏,將就歷史教育和民族主義的陷阱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我們來説一下壽司。南韓和日本的飲食習慣十分相似,兩國都吃生魚片,海苔等海藻都是日常食材,做壽司用的材料在日韓也均容易買到,因此壽司這種簡單的料理無論哪一方都應該能夠想得出來。因為原本日韓的飲食習慣就很相似。再打開地圖看一下就知道,南韓和日本九州的距離其實非常近。從九州福岡縣到釜山、首爾,比到東京和北海道還要近一些。不但自然環境和氣候相似,兩國人民也一直進行著頻繁的交流,兩國出現相似的食物可以説是理所當然的。跟日韓氣候相似的古代中國南方沿海地區也有吃生魚片的習慣。
如果沒有日本國和大韓民國的「國家概念」,把九州和朝鮮半島南部形容成一個國度似乎也不為過。實際上,朝鮮半島南部與日本以前曾同屬一個國家。從4世紀到6世紀,日本的大和朝廷在朝鮮半島設置了「任那日本府」,統治半島南部的部分地區。雖然這被稱為日本的侵略,但許多大和朝廷的權勢貴族都是來自朝鮮半島的移民。當時的貴族很可能是橫跨日韓兩國生活。韓語和日語語法至今仍非常相似,很久以前或許不用翻譯也能夠溝通。那時的日本大和朝廷呈現出了日韓聯合政權的景象。沒有主次之分,日韓之間一直在相互影響中締造文化。
下面再來説一下餃子。餃子形狀的食物(用麵粉皮包肉餡的料理)似乎是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古跡中發現的,之後各朝代一直都有類似的食物,稱之為餛飩、牢丸等,但在中國文獻中並沒有過多記載。直至明末時期,餃子都不是日常普通食物。過去日本人什麼食物都模倣古代中國,可是卻沒有類似餃子的料理。餃子18世紀才傳到日本。
「餃」這個字的首次出現是在明末的《正字通》書中。現在這種形狀的餃子,是在清朝以後才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的。建立清朝的滿族似乎特別偏愛吃餃子。中國東北地區、中亞以及俄羅斯的遊牧民族很久以前就將麵粉皮包肉的料理作為日常飯菜食用。滿族17世紀統治整個中國,建立清朝後,餃子也隨之以北方為中心迅速在中國普通家庭傳播起來。
中國的北方以及東北地區是朝鮮族或與朝鮮族接近的滿族(女真族)等通古斯裔各民族居住的地區。南韓的祖先在很久以前曾居住在中國北方及東北地區一帶。有觀點認為,衛氏朝鮮(西元前195年前後至西元前108年)是由曾居住於中國北方的燕國的逃亡者建立的。從後漢到唐代,一個被稱為高句麗的國家一直統治著中國東北地區至朝鮮半島北部的廣大地區。之後,通古斯裔的各民族先後建立和統治了渤海、金國和後金國等。有段時期,通古斯裔民族甚至將統治範圍擴大至中原地區。他們很可能也吃類似於餃子的食物。認為南韓人的祖先發明瞭餃子的根據,或許就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