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農林水産 > 日本水産品大量出口,中國加工商賺差價

日本水産品大量出口,中國加工商賺差價

2023/06/14

PRINT

    

      雖然扇貝出口看起來強勁,但近年來出現了變化。

 

      以扇貝為中心的水産專門貿易商豐泉透露,「直到大約10年前,(日本的扇貝)大部分是加工成貝柱出口,但最近幾年,帶殼出口的情況正在增加」。

 

      按品類觀察2022年的扇貝出口(按金額計算、北海道),近6成是冷凍的帶殼扇貝,其餘4成是加工後的冷凍貝柱和生食用冷藏品。

 

      「中國正在形成從日本進口帶殼扇貝、加工後出口到歐美的模式」,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扇貝加工公司表示。該公司每年出口約900噸帶殼扇貝。去殼後自主加工成冷凍貝柱等的扇貝約為2300噸,整體的近3成為帶殼出口。

 

      從每公斤的單價來看,冷凍的帶殼扇貝為近400日元(2022年實際)。另一方面,加工成貝柱等的冷凍無殼扇貝為2500多日元(同上),相差6倍以上。

 

      扇貝加工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坦言:「新冠疫情下技能實習生無法入境,出現人手短缺。雖然我們也很想加工之後再出口,但實在處理不過來」。

 

      與扇貝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海參。在中國,海參被稱為「黑鑽石」,是交易價格很高的高級食材,2022年日本的海參總出口額超過200億日元。

   

   

      從出口的目標國家和地區來看,2013年香港佔日本海參出口量的9成,但近年來中國內地崛起。2022年,中國內地在出口總體中的佔比達到65%,超過香港。乾海參仍有7成出口到香港,而鹽漬海參和冷凍海參等大部分出口到中國內地。

 

      是否經過加工對交易價格的影響很大。乾海參的單價高,2022年出口的乾海參每公斤單價超過7萬日元。而鹽漬和冷凍等海參的單價僅在2萬日元區間。乾海參的出口量2012年超過了200噸,2022年減至約150噸。

 

      北海道是全日本數一數二的海參産地。日本農林水産省的數據顯示,2022年在北海道捕撈的海參達到約1500噸,佔全日本的近3成。據稱,在北海道擁有加工廠的竹商的主力産品近年來由乾海參變成了鹽醃加工的鹽漬海參。

 

      海參乾燥加工需要2~3個月,而鹽醃加工只需2~3天。「雖然很想進行乾燥加工,但由於技術人員短缺,而且缺少接班人,因此已經沒法加工了」,竹商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出口的鹽漬海參「好像有的直接食用,有的在中國被重新加工成乾海參」。水産相關研究機構擔憂地表示:「海參加工的發源地是中國,日本國內並沒有確立乾燥技術。為數不多的加工企業也因為人口老齡化而不斷減少,技術有可能會失傳」。

 

      在動盪的國際形勢下,日本水産品表現十分頑強。要想從中持續獲得財富,需要具備以中長遠的眼光看清方向的智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塚田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