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中國市場出現了明顯變化。2015年1~3月銷量與上年相比僅增長了3.9%,4月陷入負增長。連外資品牌車也開始降價,競爭激化將拉低企業盈利。世界主要企業將如何應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新常態」?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從三大外資車企負責人在2015上海國際車展期間的發言中梳理出了線索。
通用汽車:中國市場攸關生死
美國通用汽車(GM)CEO瑪麗·芭拉(Mary Barra)表示:「雖然中國的新車市場正在減速,但今後數年仍將保持6~7%的增速。中國將成為佔通用全球銷量3分之1的最重要市場。當然,將進一步發動攻勢」
瑪麗·芭拉宣佈,在今後5年裏將與中國的合資夥伴聯合在華投資超人民幣1千億元,以加強新車開發和生産基地。通用將銷量連續5年(2009至2014年)超過美國的中國定位為「生死攸關(Vital)」市場,似乎不允許放慢業務擴大的步伐。
瑪麗·芭拉稱:「目光將對準相當於今後增長中心的中部和西部,將重點完善經銷商網路」,瑪麗·芭拉將「拓展中西部市場」列為最重要課題。這是因為即使是汽車普及較慢的中部和西部的農村地區,收入水準也在提高,增長空間巨大。而在已構建完善銷售網的沿海城市地區,目光將首次購買汽車人群轉為更新換代需求。
瑪麗·芭拉認為,「更新換代需求目前佔(購車者整體的)30%,但到5年後將達到70%」。通用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與阿里巴巴展開合作。將啟動爭取客戶的舉措,例如積極利用網際網路的汽車金融和加強維修服務等。
日産:瞄準中國80、90後
「完全不存在僅在日本和法國研發的理由,如果中國擁有大量優秀的人才,就將在中國推進汽車開發」,日産汽車社長卡洛斯·戈恩在2015年上海車展上對新款轎車「LANNIA」顯示了自信。這款車面向中國20~30多歲的年輕人,以中國的年輕技術人員等為中心完成設計和開發。
在中國,汽車生産越來越需要符合80後和90後的多樣化偏好。從汽車生産階段就推進「本土化」這一態度顯示出強烈的危機感。
戈恩稱,「在中國市場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日産的)經銷商網路仍存在一些問題。最近引進了美國專家倡導的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理念。將不斷應對新的挑戰」。日産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也受到了反腐運動的衝擊,對經營的打擊可謂不小。2015年3月,在中央電視臺的315晚會中,日産還遭受了對於經銷商修理服務的批評。日産1~3月累計銷量已被美國福特汽車超越。經銷商改革需要儘快取得成果。
戴姆勒:因中國富裕階層而樂觀
前些日子,戴姆勒邀請全中國的經銷商到德國,向他們説明新車計劃。中國經銷商紛紛要求則是「能不能多多生産?」
中國的新車市場整體有所減速,但德國戴姆勒的「梅賽德斯·賓士」品牌高檔車卻展現出同比近30%的增速。「今後2~3年裏有望實現2位數增長」,讓戴姆勒CEO蔡澈(Dieter Zetsche)感到樂觀的是,購買力不斷提高的中國富裕階層。戴姆勒希望借助新車攻勢來擴大銷售。
「引擎需求正在從大型轉變為小型。將有效利用現有工廠,靈活生産各種車型」,高檔車市場也存在課題——即如何應對環保規定。中國政府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汽車廢氣排放標準提高至歐洲和日本水準。此外,由於純電動汽車(EV)享受補貼等優惠政策等原因,豐田將強化電動汽車等的環保車産品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