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鋰離子電池進化,續航將超1000里
2018/12/27
旭化成則是通過向負極混入氧化矽,將容量提高2成左右。向採用碳類材料的負極中加入矽係物質,使得存儲鋰離子更加容易,能增加容量。但是,具有在捕捉一部分離子的情況下無法釋放的問題。通過在負極中預先注入離子,讓被捕捉的部分不産生活動,鋰離子的取得和釋放變得順利。旭化成力爭在數年後實現實用化。
此外,採用此前不存在的電極材料的研究也在推進。橫濱國立大學的藪內直明教授與松下合作,開發了混入氟的正極。不僅是金屬,氧氣也能用於電極內的電子流動,容量達到2倍。住友化學推進採用鋁的負極的開發,提出將容量提高至2.5倍的目標。
![]() |
橫濱國立大學的藪內教授等人致力於開發大幅提高鋰離子電池容量的新材料 |
日本經濟産業省將自2019年度起,開發使完全用完鋰離子電池電量成為可能的技術。為了防止起火事故等,電池以低於上限的容量使用。將扶持能準確檢測剩餘電量的感測器的開發,增加可使用量。在2019年度預算中列入2億5千萬日元,力爭到2023年實現實用化。
日本曾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席捲世界,但2011年以後專利申請出現減少。在中國,大學和企業等的專利申請增加,到2015年,發展為日本和中國各佔整體的3分之1。為了增加續航距離,大幅增加電池容量的技術開發正在推進,中國的專利申請預計進一步增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