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續航1000公里時代在走近
2020/01/14
越來越多的人期待新一代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能給純電動汽車(EV)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預計這種電池將在2020年代上半期確立製造技術,到2030年前後,充電一次續航里程達到目前2倍以上的1000公里也許不再是夢。全固態電池不容易著火,安全性高的特點受到關注,其還具有容量可大幅增加的優點。不僅可以消除沒電的擔憂,還可以作為大型蓄電池儲存電力或是作為緊急電源使用。純電動汽車可能成為「發電站」。
![]() |
全固態電池(照片由松田教授提供) |
203X年的長假第一天,你決定從東京到大阪旅行。把純電動汽車接上自家電源,僅僅10分鐘就充了80%的電,然後驅車前往大阪即可。搭載全固態電池的汽車能夠快速充電,充電一次可行駛1000公里。純電動汽車需要頻繁充電,只能在市區內行駛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家停電時,還能使用純電動汽車儲存的電力。
之所以開發全固態電池,主要是為了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把易燃的液態電解質替換成固態材料,使之不易燃。在此過程中還有了巨大的發現,那就是通電的鋰離子的運動速度很快。快速充電和大幅提升蓄電容量越來越走向現實。
日本鋰離子電池材料評價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相關研究,該中心由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吉野彰擔任理事長。豐田等企業和大學將參加全固態電池的委託業務。計劃2022年確立車載全固態電池的標準,對大學等機構提供支援。
![]() |
大眾純電動汽車「ID.3」(Reuters) |
豐橋技術科學大學的松田厚范教授等人力爭進一步加速固態電解質離子的運動。在硫化物的固態電解質中加入釔等物質,電解質中會形成空間,從而使離子更容易運動。在50攝氏度的溫度下,電解質的阻礙將減弱至10分之1。據推算,電池的放電容量將提高至2.5倍左右。
為提高電池的容量,大阪府立大學的辰巳砂昌弘教授等人嘗試將更多的鋰離子堆積在負極。將研究負極中使用金屬鋰的全固態電池。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中混入氯等物質,那麼附著在電極上的鋰會比之前的固態電解質減少。辰巳砂教授期待稱,「電池容量存在提升至2倍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