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二

  • 0415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汽車 > 電動汽車續航1000公里時代在走近

電動汽車續航1000公里時代在走近

2020/01/14

PRINT

        

  甲南大學的町田信也教授等人研究出使用矽的新負極。據稱與碳素負極相比,矽能容納2~3倍的鋰離子。使用液體矽,能夠遏制負極的老化。

   

  有調查顯示,到2035年全固態電池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7萬億日元。吉野彰在12月舉行的諾貝爾獎獲獎紀念演講中介紹了「鋰離子電池向純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蓄電領域廣泛普及的未來社會」,對全固態電池充滿期待。

   

  在車載全固態電池方面,2011年東京工業大學的菅野了次教授與豐田發佈了能夠提高鋰離子電池性能的電解質,正式啟動研究。為了把日本開發的鋰離子電池推向實用化,政府也提供支援,新能源産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從2018年起在5年內投入100億日元預算。

      

  鋰離子電池材料評價研究中心有望在2022年完成標準固態電池,在影響續航里程的「能量密度」方面,將接近最新型的鋰離子電池。現在的車載鋰離子電池必須使用冷卻設備等,如果全固態電池無需使用這些設備,就能夠搭載更多電池。該中心的常務理事石黑恭生表示,「預計一次充電可行駛500公里」。不過,有的混合動力車型一次充電和加油可行駛1000公里。力爭使全固態電池也達到1次充電續航超1000公里的性能。

  

  美國和台灣的新創企業也力爭2020年代上半期把車載全固態電池推向實用化,正在加緊研究,最終誰的電池能佔據市場還不好説。此外,鈉離子電池等其他新一代電池的研究也很活躍,日本能否在全固態電池開發方面領先將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福井健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4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6
投票總數: 4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視 頻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