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印兩國政府主導下,將實現印度産稀土的對日出口。9月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印度總理莫迪將在東京舉行首腦會談,屆時將就儘快實現兩國企業共同生産稀土達成協定,預計明年2月將以年均約2000噸的規模啟動對日本出口。偏重於中國産的日本稀土採購來源將進一步多樣化,或將有助於價格穩定。
稀土共同生産將由印度原子能廳下屬全資子公司、印度稀土公司(IREL)和豐田通商實施。兩家公司將於9月內簽署協議。
印度稀土公司利用鈾和釷礦石生産作為化合物的混合稀土。而豐田通商利用這種化合物生産用於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等的釹、鑭、鈰以及鐠。産量合計將達到相當於日本需求量約15%的每年2000~2300噸,將優先向日本出口。
印度稀土公司和豐田通商曾於2009年一度簽署原料供給協議,但印度方面在中國限制出口之後,主張以高於市場的價格進行出口,單方面取消了協議。在印度,天然資源開發和向海外企業銷售屬於內閣會議決定事項,辛格前政權由於內政問題等原因,存在對稀土出口持慎重態度的一面。
5月上台執政的莫迪新政權提出「印度品牌化」戰略,認為為了積極利用本國的天然資源,儘快進入市場是上策。此次,多年來的談判將結束,終於走到了商業生産這一步。
除了印度之外,日本還與越南和哈薩克就推進稀土共同開發達成了協議,希望分散過度偏重於中國的採購風險。
日本此前稀土進口量的9成以上依賴中國,但以2010年9月在東海日本巡邏船衝撞中國漁船事件為轉捩點,中國減少了對日出口,日本的穩定採購曾出現風險。受此影響,日本舉官民全體之力,致力於採購來源的多樣化和替代原料的開發,日本稀土使用量已降至頂峰時期的60%。雖然因供給風險而一度急劇上升的價格目前趨於平穩,但中國産稀土仍然佔日本進口量的6成以上。
(岩城聰 新德里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