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環境/能源 > 全球競相佈局“地上的太陽”商用化

全球競相佈局“地上的太陽”商用化

2021/08/20

PRINT

      技術開發的中心是日美歐中印等在法國南部的卡達拉舍正在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目標是2025年開始運作。東芝子公司將陸續交付形成電漿體狀態的核心部件——磁場線圈。總建設費將達到約200億歐元。

 

      不止是大型項目。源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初創企業2025年將試製出核聚變反應堆,正在計劃運作實驗。

 

      谷歌也在加入

 

      谷歌也開始進行相關研發,並在産生電漿體時提高能量效率的實驗中獲得成功。與其共同推進研發的初創企業迄今為止已籌集8.8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由谷歌出資,將推進核聚變反應堆的試製工作。

 

      大型IT企業之所以進行相關開發,是因為用於人工智慧(AI)用途的數據中心等耗電量巨大。其中有期待核聚變發電成為脫碳電力來源的因素。

 

      位於日本茨城縣的國立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也在自己的研究設施裏進行相關開發。在這裡,實驗研究反應堆“JT-60SA”設在一個類似于巨大車庫的空間裏。核心設備高約7.5米。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金屬籠。工作人員正在為正式啟動實驗進行檢查等工作。

 

      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的實驗設備將在近期的測試中重現核聚變反應所需要的電漿體狀態。原計劃2020年12月前後進入測試,但因發生新冠疫情而推遲。文部科學省每年度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和“JT-60SA”撥款約220億日元。

 

      東京大學也將與英國的初創企業進行聯合研究。年內將致力於實施將電漿體溫度提高到攝氏1億度的實驗,這一溫度是核聚變的前提。參加該實驗的東京大學教授小野靖表示,“初創企業的優勢是決策速度快。10~20年的實用化進程也以比較現實的步伐推進”。

 

      核聚變發電看起來很有前景,但達到實用水準所需要的費用和時間還無法預測。在日本,由哪家民營企業來負責商用化尚未確定。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文殊”曾作為實現日本資源自給自足的王牌而備受期待,投入資金超過1萬億日元,但課題堆積如山,最後商用化失敗。如果核聚變發電項目不明確官民雙方的職責,就很可能重蹈這樣的覆轍。

 

      雖然輻射水準不高,但核聚變發電仍會産生放射性廢棄物,這一點與普通核能發電沒有區別。在日本國內,發生核電站事故之後,慎重使用核能發電的論調增強。要實現商用化,除了考慮成本和技術開發之外,還需要得到民眾的理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氣候變化編輯 塙和也、岩井淳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