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前後,全球個人電腦的90%以上是在中國大陸完成組裝的。而且不同品牌的電腦高度趨同。大多數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是微軟的「Windows」,大型積體電路(LSI)由美國英特爾製造,配置完全相同。而液晶面板和半導體記憶體則由日美韓台的數家公司以相同規格供貨。現在,智慧手機也開始體現這種特點。
小米曾是山寨機的一員
從廣受新興經濟體消費者歡迎的「100美元智慧手機」來看,作業系統大多數都採用安卓,LSI為聯發科技産品,配置也完全相同。此外,液晶面板和半導體記憶體也毫無差別。個人電腦自1970年代誕生以來,在約30年時間裏實現了通用化,而在智慧手機領域,則在最近約3年裏迅速完成了這一過程。
 |
三星急於開拓腕錶型終端等新業務 |
一位日本零部件廠商的負責人稱,「除了影印機和印表機等部分結構複雜的産品外,大部分數位設備都是在以台灣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中生産出來的」。一直依靠智慧手機來彌補液晶面板銷售低迷狀況的三星也掉入了智慧手機産業通縮的陷阱,從三星4~6月期的業績惡化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免費安卓系統的普及和新的數位設備供應鏈的形成使得進入智慧手機市場的門檻大大降低,中國廠商蜂擁而至。在中國,光是獲得政府批准的智慧手機廠商就有400家,因而出現了2~3年前「山寨機」被大量生産和銷售的狀況。而小米就是從這些山寨機中脫穎而出的。
中國媒體曾報導稱,小米改進了山寨機的外觀,樹立了品牌號召力。小米的成績在於通過全面活用「微網誌」等網路渠道,將中國産智慧手機打造為能夠對抗蘋果和三星的充滿吸引力的商品。
在印度市場上快速成長的Micromax和卡魯博(音譯)等印度新興智慧手機廠商也從中國採購智慧手機的核心零部件和完成品。可以説基本上與小米等廠商的發展模式相同。
三星面臨艱難選擇
如果將全球的智慧手機市場比喻成體育比賽。可以説三星是上半場上場的擋住蘋果去路的優秀對手。其優勢是自主生産半導體和液晶面板等「武器」。在中國和印度等蘋果無暇顧及的市場上大獲成功。
然而半路殺出了小米和Micromax等年輕選手。雖然武器全是借來的,不過他們身穿受年輕人歡迎的帥氣運動服。世界一流的教練坐在台灣製造的教練椅上指導選手如何使用道具。
蘋果專注於自己擅長的比賽,並未出現大的閃失。但是,和輕裝上陣的年輕選手正面交鋒的三星卻疲於應付,動作變得越來越遲緩。三星自己的道具也開始顯得礙手礙腳,粉絲們開始轉為支援年輕選手一方。
在全球電子行業,1990年代之前日本廠商可謂所向披靡。在半導體和液晶面板領域三星不拘泥於短期利潤持續進行投資,在景氣時獲得了鉅額利潤。三星將獲得的利潤用於強化品牌實力和研發能力,將日本廠商逼入了絕境。三星是當時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截止3月底三星擁有約6萬億日元的手頭資金,儘管智慧手機業務有些萎靡不振但是還不會直接動搖經營。是將充裕的手頭資金用於在智慧手機市場上迎接遊戲規則改變者的挑戰?還是尋找其他增長領域?全球的投資者和電機行業相關人士正在密切關注三星的動態。
(山田周平 北京、小倉健太郎 首爾、山下和成 台北)
(連載完)
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1)
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2)
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3)
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4)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