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調整在美投資戰略與郭台銘的焦慮
2018/05/24
![]() |
與美國總統川普握手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2017年7月,getty-kyodo) |
「將為實現美國製造業的理念而竭盡全力」,2017年7月,郭台銘與川普共同提出了面板投資計劃。對美國蘋果供貨佔銷售額逾5成的鴻海是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同時還是導致川普視為問題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根源。
郭台銘接近川普,第一時間敲定對美投資,是在為規避中美摩擦風險而進行的佈局。然而,自那過去不到1年,郭台銘就決定改變曾在世界上受到關注的計劃,原因似乎並非僅僅是當地缺乏供應鏈。
2017年底,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在中國啟動了最尖端的面板工廠。由於供應過剩,大尺寸面板的世界市場行情已經轉為惡化。如果是從中小尺寸面板開始做起,成立工廠的投資負擔和難度將下降,同時容易拓展收益性較高的汽車等領域。郭台銘按照「贏在快、不在大」的信念作出了決斷。
如今的鴻海沒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允許業務陷入停滯。因智慧手機iPhone減速的影響構成直接打擊,鴻海2018年1~3月合併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15%,僅為240億新台幣。2017財年出現自2008年雷曼危機以來、時隔9年的最終利潤虧損。
目前的逆風將逐漸加強。在擁有100萬名員工的中國大陸,由於人工費上漲,盈利出現惡化。股價處於比2017年夏季的高點下跌3成的水準。
郭台銘曾表示,不作出改變就會被淘汰,必須更新古老的成功方程式。顯露出了危機感。雖然在摸索將業務轉向印度和美國,但仍未找到最佳答案。
「除非太陽不再升起,否則不能不達到目標」,總是這樣表態的郭台銘預計今後仍將繼續尋找最佳答案,加快採取行動。2016年納入旗下的夏普也將被捲入其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元,千葉大史,伊原健作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